年後離職潮 也在柬埔寨上演

2012022712005465f88

這個年後離職潮的詞
也終於在柬埔寨上演了

* 因為日本會計年度為4月到隔年3月
因此年後離職潮會發生在4月發完獎金之後

之前聽河內在說 辦公室內部的人員發生大調動
走了約70%的舊人  替補了新人
因此在工作上因為新人不熟業務的關係  發生許多人為錯誤

現在 換成柬埔寨辦公室了

二月走了一個業務  四月一個業助因結婚而離職  五月有一個業務和兩位助理將離開

比起2012招人的困難度  這次的困難度增加了許多
推估可能是因為成衣工廠數量大量增加的關係
增加的工廠又大多是中資  用的起薪比我們高出3-4成  因此大量的柬華被吸納去成衣廠
造成我們要招柬華的難度  比起之前上升了許多

柬埔寨成衣與製鞋廠約有795家,主要客戶為歐美等大型量販公司,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總營業額已超過51億美金(逾台幣152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2%
女工薪資超低 柬埔寨工人抗爭

幸好  禮拜六還是順利地進行了面試
可以先替補上這個缺口
接下來  還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查閱了一下年後離職潮的文章
這樣的問題會影響到辦公室的穩定
不可不慎

有一個資料統稱136離職規律 如下
可以大概看出離職的原因  大略推估

1、入職一個月:離職與HR關係較大;
2、入職三個月:離職與直接上級關係較大;
3、入職六個月:離職與企業文化關係較大;
4、入職一年:離職與職業晉陞關係較大;
5、入職三年:離職與發展平台關係較大;
6、入職六年:離職的可能性很小
開心瘋人院

我們的公司 由於是日資  因此會有所謂的Glass Ceiling
相對於身任管理職的日本主管  我們這些外國人就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升職
對於本地人來說  可能就真的要變成萬年專員了
不過這也不是不好  還是要看每個人的企圖心

流動率很低的公司,因為人員流動少,組織會比較封閉保守,好處是公司的制度會比較健全,但相對地開創性較少,升遷管道也會比較阻塞,對於喜歡穩定的人來說,他會在保守穩健型的公司中如魚得水,相反的,對於企圖心強,想獨當一面的員工來說,就會有種籠中鳥的感覺。
年後離職潮 穩定中求改變

 

2562-4df

上圖為台灣的調查  不過想必這樣的東西
應該是全世界皆同的

薪水太低  福利不好  的確是辦公室裡面常聽到的抱怨
加上加班需要報備  困難度增加  因此降低了OT的意願
不過其他的因素諸如升遷 工作內容等等  倒不是這麼重要

根據104的調查  如果有員工萌生辭意的時候
這個時候要留人  其實都已經太晚了
因此在平時就要多加觀察  並省視所提供的待遇和環境
是否與業界其他公司有落差

陳力孑說,近6成員工一旦有離職念頭隨即進入「拒絕溝通」的「離職黑洞」,當公司的離職率異常,用人主管和企業主即應主動了解問題癥結,或可訪談其他員工的意見、或可盤點公司薪酬與競業的差距、或可檢視公司願景及雇主品牌是否偏離原訂目標等;當問題癥結被解決,才能成功慰留人才、穩定人心,合計有61%的受訪者會因為用人主管或企業主出面解決問題而留下,
低調接電話、請假次數變多….離職十大徵兆

以上  希望新人的培訓可以順利
辦公室的軍心也可以穩定下來
只要這個內憂能夠得到解決  外患都沒有甚麼大不了的

加油加油

 

 

 

 

 

 

馬來西亞內部問題: 華人 vs 馬來人

在旅行的途中   也與當時UQ的馬來西亞朋友見面
中間討論到了東盟各國的情勢
由於Khae的泰國 也是東盟的成員 因此討論變的非常熱烈
大家舉出自己國家的問題來討論

在說明之前  先來點馬來西亞的資料

1. 人口組成:

馬來西亞共有2千6百萬人
其中馬來人佔了54%  華人24%  印度人 7%

http://ywlock.blogspot.com/2011/07/2010.html

Cited From: http://ywlock.blogspot.com/2011/07/2010.html

2. 宗教信仰

馬來西亞的國教為回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6%9D%A5%E8%A5%BF%E4%BA%9A#.E6.94.BF.E6.B2.BB

信仰回教的人口佔60.6%,佛教佔20.4%、基督教佔9.2%以及興都教(印度教)佔7%。
http://ywlock.blogspot.com/2011_08_01_archive.html

population31dfdfsdfsa

Cited From: http://ywlock.blogspot.com/2011_08_01_archive.html

===

對於馬來西亞來說  最大的問題
就是在國內長久以來  一直存在的種族衝突
華人 vs 馬來人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的一個多種族國家,在歷經了殖民統治與爭取獨立的過 程之後,馬來西亞國內卻依舊存在一個長期隱憂的問題—即馬來人與華人 彼此之間的種族衝突,這是馬來半島居民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無法忽略 的現象。
論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人的種族關係發展

在馬來西亞政府的主導下  馬來人享有一定程度的特權
包含教育 政治等等方面
原因是在19世紀的時候  大批中國移民為了逃避戰火
移到東南亞尋求新天地

由於華人工作勤奮  善于經營
逐漸成為馬來亞一支的經濟力量
威脅到馬來人生活的方式  因此出現了保護馬來人的政策

馬來西亞憲法中,有多項條文規定馬來人特權,闡明馬來人以及沙巴和沙撈越土著的特殊地位必須獲得保障。所謂的特權包括︰公共服務、獎學金或學金,以及聯邦政府提供的教育或訓練特權,必須為馬來人及土著保留合理的配額﹔任何准証或商業執照,必須保留一定的份額給馬來人及土著﹔保留合理的學額給馬來人及土著,以進入馬來西亞的大學或教育機構深造…管制或限制向伊斯蘭教徒宣揚其他任何宗教教義或信仰﹔繼續保留獨立前已存在的馬來保留地,這些地只分發給馬來人或原住民﹔國家語文必須為馬來文,等等。

1970年,政府為提高馬來人的經濟地位,開始推行“新經濟政策”,其中提及對馬來人和土著的優惠政策包括:土著在經濟領域占有30%的股權﹔在各方面繼續扶持土著,以縮小土著與非土著之間的經濟鴻溝﹔大專學府的招生額為土著55%,非土著45%﹔挂牌公司必須將30%的股權售予土著﹔通過私營化計划,讓土著商家獲取更多的經商與管理機會﹔鼓勵土著與非土著進行聯營計划,從而達到經濟重組的目標﹔政府保送土著學生出國深造,栽培更多的土著專業人才,等等。
馬來人特權

對於這樣的特權  雖然政府有想要取消這些特權的打算
不過由於各方反對  因此一直無法完成

馬哈蒂爾總理多次指出,馬來人不應該永遠尋求保護,以致無法自力更生,妨礙國家的競爭力和健全發展。但一些馬來人還是認為,“馬來人至今仍需享有優惠和扶助,因為與其他壟斷某個領域的種族比起來,馬來人的力量仍很弱”。
馬來人特權

===

我們的祖先是這片土地的開拓者,耕種農作物及飼養牲畜,難道我們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嗎?馬來人不是懶惰的族群,反之,是有耐心、勤奮、有禮貌及好心腸的民族。”不過,我們不要為了照顧其他族群的感受而妥協,我們不要失去權力;給予馬來人的特權,不管是執照、貸款或固打,必須保持或增加,千萬別嘗試撤回或取消已給予(馬來人)的特權。”
雪代表:不能撤特權‧“馬來人是馬來群島主人”

基本上  政治的部分由馬來人主導
經濟的部分則由華人主導

根據朋友的說法  由於這樣的特權政策存在
華人在就學  就業方面都有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壓
也出現了馬來人因享有特權而變慵懶的刻板印象

他表示  在這樣的狀況下  華人不得不向海外發展
與其留在馬來西亞被限制  不如到其他國家打天下
這也是馬來西亞華人人口比例大幅下降的原因

馬來西亞華人占24%。(1957年華人约占为馬來西亞全国总人口的40%,马来西亚华人在节育、经济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下而造成華人所佔人口比例逐漸大幅度下降)
Wiki

因此  他也想要往外發展  到一個沒有限制的地方
祝福他

 

 

吉隆坡 (LCCT) + Taman Negara – 功能文: 交通方法篇

IMG_3111

 

這次新年休假 到馬來西亞去走了一趟
參觀地點主要以吉隆坡 (kuala lumpur) 和國家公園 Taman Negara為主

吉隆坡為馬來西亞首都
位置在大馬的西馬 從機場過去算是方便
我們用的是Air Asia  降落在廉價航空大本營LCC Terminal 那邊
一開始的時候因為沒有好好做功課  因此下機之後不太清楚如何搭車到市區
幸好機場有免費的Wifi  還能臨時抱佛腳一下
因此順利過關

*小貼士: 吉隆坡附近有兩個機場 彼此相距不遠 離市區都有1個小時車程
一般背包客會使用廉價航空  這樣的話會降落在LCCT這一個機場 也是AirAsia的大本營
如果是搭好一點的飛機  會降落在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Airport (KLIA)
兩個機場相距不遠

從這邊到市區  如果是LCCT的話  只有公車這個選項
(或者發瘋搭車到KLIA然後轉搭火車也可以)
單趟約RM8 – RM9  可以接受的價格  會直接到KL Sentral
沒有小費問題  穩穩的

=====

中間我們也參觀了塔曼尼加拉國家公園(Taman Negara)
由於去的時間正好是乾季  因此公園裡面非常的悶熱
我們的行程有包含到雨林探險  所以跟著導遊走上走下
不愧是熱帶雨林  就連泰國出身的Khae都說受不了
在Air Walk的部分 Khae還笑的出來
到了開始爬上爬下的時候  Khae就沉默了…

 


DSCN6495小貼士: 從吉隆坡到Taman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個是旅行團的專車   另外一個是自行搭公車前往 (隱藏的第三種是自行開車…)

建議去的時候用旅行團的 位置在China Town的Mandarin Pacific裡面
有一個報到櫃台  早上8:30開車  請提早一個小時來註冊買票  以免向隅
路程會從吉隆坡搭車到中轉站 Jerantut (2.5h)  然後換乘Boat走水路(3h)到公園門口
費用為RM75 / 單程

細節可以參考如下網址
http://www.tamannegara.asia/dailycoach.html
How to go to Taman Negara? Method 1: Shuttle Services

回來的時候 因為我們早上參加了Air Walk的行程
因此下午來不及搭旅行社的車回去  因此只好使用第二個方法: 大眾交通無敵術
可以參考以下網址

http://www.tamannegara.asia/publictransportation.html
Method 2 : Public Transportation

在Taman 搭車的地點可以問River Restaurant 的工作人員
基本上在一間學校的對面  從河邊走約10分鐘
可以看到一個搭車的牌子  我們搭的是下午3點發車的
過了這個時間 就沒有車子回 Jerantut 了  要注意
車資為RM8

(公車為下面最左邊那一台紅色透天專用懷舊系列公車)

到了Jerantut 需要轉車回吉隆坡
在下車的車站買票即可 我們16:30 分到  剛好坐上17:00的車回吉隆坡
車資為RM18.60  有冷氣 感覺比較舒服一點
會在公車總站 (Monorail線的Titiwangsa站) 下車

===

總結   馬來西亞的大眾交通非常方便
加上英文中文都能通  也大大減少了問題的發生
不論是在搭計程車  吃飯  逛街等等
都可以來去自如

以上  交通篇 完畢

秘密在細節裡 台灣薪資停滯的根本原因: 均貧卡

http://i3.sinaimg.cn/cj/2012/1025/U2450P31DT20121025095629.jpg

這個月的遠見雜誌  有提到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東西  但是知道原因的沒幾個的流行語
那就是  為什麼台灣的薪水停滯  呈現靜止的狀態  沒有成長
甚麼時候  薪水才會增加  擺脫窮忙一族稱號?

* 「窮忙族」: 意味薪資相較於水準來的低  再怎麼工作也無法輕鬆度日

遠見: 企業有獲利 但錢都到哪去了?加薪,老闆沒說的祕密

這邊將根據此文的論點做基礎  探討一下這個奇怪的狀況

首先  先把原因帶出來
這邊文章提出了三種原因

1. 產業無法轉型,低薪是代工的宿命
2.大陸崛起取代台灣,企業獲利變少
3. 學用落差大,資方不願付高薪

先從數據來看看狀況

a. 高達四成二、357萬的受雇者每月經常性收入不到3萬,30歲以下年輕人超過六成月薪不到3萬元

b. 與世界各國比,台灣的低薪狀況實在超乎想像。根據勞動部統計,從2002~2012年,韓國每月的名目薪資由約194萬增加到約299萬韓圜、新加坡從3158成長至4433新幣,台灣僅從4萬1530元微增至4萬5888元。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  也不難了解台灣年輕人接受外派的理由
根據低工資與台灣人才流失的困境 一文
台灣願意接受外派的原因 台灣低薪環境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造成國內將年輕人往外推的推力 大增

啟動遷移的動機通常被分為推力和拉力,如果原居地並沒有適當的工作只好外移,這時推力大於拉力,如果原居地有適當工作、但外國有更好的條件,這時遷移主要受拉力影響。根據我對遷移到中國工作者的研究,越來越多是推力的影響、而不是拉力的作用。過去,台灣遷移中國工作者以專業中產階級為主,那些在台灣原本工作條件不錯、想要到中國有更大發揮的中年資深工作者,是希望更上一層樓的企圖心,使得他們遷移到中國。

然而,近年來,遷移者出現一種新的類型,那就是資淺、甚至剛畢業的年輕人,基於台灣薪資水準低迷,以及就業市場局限,找工作也以中國工作市場作為試金石。還有一些人,他們從歐美國家取得學位之後,想直接回亞洲工作,第一站首選幾乎都是中國。他們到中國工作受推力影響大於拉力,因為回台灣仍然面臨低薪的就業市場,留學的邊際效益非常有限。
低工資與台灣人才流失的困境

會搞成這樣  並非一日之寒
這邊根據文章中的論點佐以文獻來確認

1. 產業無法轉型,低薪是代工的宿命

早期台灣的產業定位是世界的代工廠,用低廉勞力賺取微薄利潤。等到工資上揚、環保意識高漲後,就像游牧民族,遷移到能提供更廉價的勞力、土地與租稅優惠的地區。

這一點說的應該就是成衣業吧…
像現在的柬埔寨 緬甸等等  許多成衣廠等著要進駐
租稅便宜  勞工薪資低  出口到歐美又可以退稅
不來白不來

(轉型)除部分業者轉型成功外,多數仍擺脫不了代工宿命,想的還是如何取得便宜勞力、土地、租稅優惠,台灣的企業持續深陷在降低成本的遊戲規則中,薪資當然難上漲。

當遊牧民族  逐水草而居
早期的台商也是這樣到處跑  徵土地租稅勞工
之後由於台灣薪資上漲  成本變高   因此廠商開始外移
為了留住企業  受聘者只能接受相對較低的薪水  才能誘使企業留在台灣
但是這也種下了低薪的惡果

不過這樣的成本+創新遊戲  台灣玩的是比較差的
中國和韓國玩得淋漓盡致  高手又高手
太晚了!台廠東南亞混不下去才去中東 中韓早就卡死了 一文中點出類似的論點
台灣的產品都是衝低成本  沒有附加的價值  只能硬拚  造成低工資和長工時等問題

台灣產業一向都走擴大生產規模和壓低價格的模式在經營,沒有做行銷、沒有做研究,什麼都想一頭熱,這才是台灣產品在國際上沒有競爭力的最主要原因。同時,這個模式也壓迫了勞工,造成高工時與低工資的處境…中國人、韓國人早就在中東市場雄霸兩方了,他們一個搞低價競爭,另一個懂得行銷和包裝,台灣拿什麼跟人家拼?

2. 大陸崛起取代台灣,企業獲利變少

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例逐漸增高,更從1999年的12.24%增至2013年的51.49%,「代表有一半以上工作機會不在台灣,」…現在大陸已逐漸取代台灣的代工地位…老闆想要徵人、加薪,絕對會在有獲利機會的大陸,不會在台灣。

其實應該不單單大陸 所有新興市場都應該要算進來
台灣企業的海外生產的比力之高  可以說非常驚人
以成衣業來說  除了採購這個比較重要且機密的組織  通常會在台灣以外
從生管  製造  倉管  工管等等  都會在海外

但是有如上述所說  台灣要衝低成本  是有極限的
中國可以把價格壓到非常低  來擠壓其他的競爭者
這是中國最恐怖的地方

雖然服務業替補了製造業出走所產生的空缺
但是服務業的進入門檻低  不需要碩士或博士學位  高中生就可以做
導致競爭變的激烈  高學歷卻領低薪的新聞也時常上報

老闆愈來愈難賺,更降低加薪意願。儘管製造業大遷徙後,服務業順勢而起,補齊職場空缺,目前產值占GDP比重68.29%,提供約460萬個工作機會,仍無法撐起薪資的一片天。服務業普遍長工時、低工資,轉型升級不易,這幾年靠服務業發展,雖然解決了失業問題,也同時埋下低薪隱憂

可以說  這個服務業的崛起  算是飲鴆止渴
雖然失業的問題暫時解決  但是調薪這檔事  應該是沒有機會了

天下雜誌 國人低薪元凶:過度依賴服務業 一文中
也提出了這個論點: 台灣的GDP組成太過偏重服務業  卻缺少了能真正帶來收入的製造業

台灣服務業佔GDP約7成,雇用近6成人口,但對經濟成長率貢獻卻不高,服務業也很難為員工加薪。…台灣製造業前10名行業的平均薪資約6萬1千元,遠高於服務業前10名行業的平均薪資4萬7千元。服務業當中薪資水準較高的行業,也是屬於支援製造業的服務業,而不是受雇最多的批發零售業。

 3. 學用落差大,資方不願付高薪 

台灣廣設大學的結果,讓大學生數量快速膨脹,1999年畢業生約10萬171人,到2011年為23萬2448人,13年內增幅達到132%。許多大學生雖具文憑,卻能力不夠,資方只願意付高中職的薪資,壓低新鮮人的平均起薪。以服務業為例,很多都只要高中職學歷就能從事,現在卻是大學生在做,全國商業總會祕書長賴榮坤指出,是教育體系造成的結果,韓國大學錄取率約50%,日本約70%,台灣幾乎是百分百,大學生供過於求,應該要回歸到技職教育,讓學生適才適所。

之前有聽到一個新聞  說水電工的薪水可以到6萬
遠高於大學畢業生的收入

在廣設大學之後  我就是實驗的白老鼠之一
放寬大學上榜機會  廣設大學
所導致的後果  就是家長和學生們價值觀的改變
這個改變  沒有個十年是回不來的

以前大學錄取率很低  因此家裡有人上大學是很直德慶祝的事
但是到大學滿地的時候  這個觀念卻完全沒有改變
家長認為上大學才是正經  學生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好的 或是未來想做甚麼
只知道  唸技職體系丟臉  要念就要唸大學才風光
所導致的後果  就是一堆人上大學  一堆學校改名來騙家長學生
搞的人人都有大學文憑  但是人人都沒有能力
在沒有突出的技能的情況下  只能去搶不需要高技術門檻的工作
就這樣 服務業 保險業  變成了大學畢業生熱門首選
偏偏這些行業的特徵就是低薪  因此也不能怪別人

===

綜合以上論述

台灣靠廉價勞力、租稅優惠所形成的血汗經濟模式如果無法改變,只會繼續沉淪。「假設企業家還不爭氣,一味靠節省成本,不想研發創新,薪資根本不用想翻轉了,

因此在台灣能擺脫這個成本遊戲 CD之前
薪資都不要想要有甚麼有感變化了

如果真的要變化 讓薪資有明顯的增加  是有方法的
只是  那個方法  現在正挑起全台最敏感的神經
那就是 “開放市場協議”
包含所有貿易協定 TPP FTA ECFA等等
都可以一定程度的改變國內的產業類型
只是  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和破壞

 對內要改善投資環境,讓外商、人才願意進駐,對外要積極加入區域經濟組織

新加坡就是開放市場 人才的一個好例子

以上  希望台灣的狀況可以變好
加油加油!

 

 

 

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 保持求變的心態

https://www.google.com.kh/search?q=%E5%A4%A2%E3%81%BF%E3%81%9F%E3%81%84%E3%81%AA%E3%81%93%E3%81%A8%E3%81%8C%E3%81%97%E3%81%9F%E3%81%8F%E3%81%A6%20%E3%81%A0%E3%81%91%E3%81%A9%E3%81%AA%E3%82%93%E3%81%A8%E3%81%AA%E3%81%8F%E3%81%AE%E6%97%A5%E3%80%85%E3%81%AB%20%E3%81%95%E3%82%88%E3%81%86%E3%81%AA%E3%82%89%20%E3%81%AF%E3%81%98%E3%82%81%E3%82%88%E3%81%86%20%E5%83%95%E3%81%AE%E4%BD%9C%E3%82%8B%E3%82%B9%E3%83%88%E3%83%BC%E3%83%AA%E3%83%BC&bav=on.2,or.&bvm=pv.xjs.s.en_US.1ipquFBLRi8.O&um=1&ie=UTF-8&hl=km&tbm=isch&source=og&sa=N&tab=wi&ei=z4Y_U9eDEoeyiQeDhoDICg#facrc=_&imgrc=j4hfPmd29ddDFM%253A%3BLOFZLRo_DMhiOM%3Bhttp%253A%252F%252Fi.ytimg.com%252Fvi%252FgeBEzXuARq4%252F0.jpg%3Bhttp%253A%252F%252Fwww.kasi-time.com%252Fitem-41918.html%3B480%3B360

夢みたいなことがしたくて
だけどなんとなくの日々に
さようなら はじめよう
僕の作るストーリー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
是在2009年入伍新訓的前幾天
當時只是覺得好聽  所以把歌詞也背了下來
進軍營的時候可以練習日文

之後這一段歌詞  就變成了提醒自己的金言

“想要做夢想的事,可是卻在一成不變的日子中迷失,再見了過去的日子,開始吧,這是屬於我的故事”

===

上禮拜 12桌的John告訴我
他有一個夢想  希望在某種程度上改變這個世界
不論是大是小  都可以

在來到金邊之後  他發覺美國人的通病  就是擁有太多資源
導致沒有想過所謂節約的概念  認為東西是取之不盡的
當John在柬埔寨鄉村服務的時候  他發現身邊的人所擁有的東西非常少
通常都只是一個遮風避雨的房子  和幾件簡單的家具
這就是他們全部的財產  奇怪的是  這些人活得很快樂

相對之下  美國仁大多抱怨擁有太少  這是極度相反的情況
個人認為  這個跟物慾有很大的關係  另外物慾大多來自廣告
讓人們相信  自己需要這樣的產品
但是其實  沒有這個東西  人們還是可以活得很好

另外  關於創業的事情  John也提到好幾個想法  包含腳踏車店  餐廳  Guest House等等
連同地點 策略  行銷等等的方案也都有了
非常的厲害

 

 

老闆要的是人才 還是奴隸

29eb0a59f4b677c00dcf1699838b5215

昨天在跟12桌論壇聊天的時候
內容再度印證了這個觀點

台灣 (亞洲) 老闆要的是奴隸 不是人才

台灣的狀況我不清楚  姑且不論
不過現在的日商 倒是有不少的經驗

目前遇到了幾種狀況  更加印證了老闆要的是奴隸這種論調

1. 之前要招募R&D主管  人資部的薪水却只開了台灣行情的60%
經過討論之後  主管們還是不願意增加

2. 5月中想要申請休假  卻因為旺季訂單多  需要有人在辦公室等理由被拒絕

3. 如果助理要申請加班  需要給出理由  才能允許; 並且說HCM那邊的助理都是自主留下來加班  而且沒有跟主管申請加班費

因為我現在也是Team Leader
對於這樣的說法和想法  我也可以了解
只是當我們這樣對待助理和新人的時候
也會想到我們的老闆  也是用同樣的招式在與我們周璇

3月在新加坡跟大老闆開完會  報告結束之後
大老闆說 “謝謝大家過去的辛勞  這家公司沒有妳們  也就沒有今天   希望大家可以繼續努力  為我們的未來打造美好前景”
如果是學生的時候  我會覺得激動澎拜  但是現在  我只覺得虛偽

在當學生的時候  有看Cheers 和 商業週刊的習慣
當時看到企業大老在說過去的經驗  和對於年輕人的期待的時候
都會奉為圭臬  人生最高準則來執行

“年輕人要多多培養自己的能力  吃苦耐勞,並沒養出不可被取代的能力。 在多年的歷練之後  才能有機會一展頭角”

==

“(嚴長壽)談到,過去在美國運通當任傳達員期間,幾乎每周都自動加班,有時還會自掏腰包買郵票,幫已離台的外國客戶,將信寄到下一站,因此受到對方讚賞、長官提拔,人生也出乎意外的順利,5年內升為總經理,32歲就當上亞都麗緻飯店總裁。” 嚴長壽語錄

==

“我們需要即戰力。因此學生要在大學期間,培養出相關的能力,之後進公司之後,可以用最短的時間適應,馬上發揮戰力。”

==

“加班是我們這個團隊最開心的時候,因為當大家聚在一起訂便當吃飯,一起為一個案子苦惱,哪種團結和時光,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感覺大家就像一個家庭一樣”

==

“一開始不要抱怨薪水低,能力展現出來之後,自然會有加薪升遷的機會,薪水是暫時的,要看長遠”

以上

在進社會之前  真的是字字珠璣  每個觀念都融會貫通
為的就是在找到工作ˊ之後  可以馬上適應  馬上發揮功效  為公司賺錢

現在工作了一年多之後  慢慢的了解
這些建議  背後都有著自私的理由
但是  很悲哀的  有的時候我也要這樣自私的宣傳這樣的想法

我不反對投資自己這樣的想法  因此上班時多做一些  多累積一些經驗  增加自己的戰鬥力
是很明智的選擇
但是  在我們認為不需要多做的時刻   或是希望可以早點下班回家陪朋友家人吃飯  申請特休的時候
這些公司老闆們  可以聽的懂人話

說來慚愧  我也希望我的助理 可以

“有高學歷肯配合謙虛有理薪水低,最好責任制加班不給錢不要獎金,一個人當兩人用當一群人當機器用,最好還會自動自發幫公司處理雜務然後不要求升遷。” – 62%的台灣老闆缺奴隸

但是我自己都不想要被這樣對待了
要怎麼要求助理呢?

當然  完成指派的工作  該做的責任都也都有完成
這是當員工基本的義務和責任

只是   看著這些包著糖衣的毒藥  不斷的讓社會新鮮人喪失了判斷工作和生活界線的能力
無法分清楚Turn On和 Turn Off的時機點  在辦公室想著休假  在休假想著工作
並且這個毒藥  讓你以為  只要像他們一樣  刻苦耐勞  任勞任怨  總有一天可以出頭天
然後犧牲掉朋友相處的時間  家人相處的時刻  每一個重要的事件  都無法出席
為的就是達成董事會或是老闆設定的高到嚇人的業績目標  完成一個又一個
然後在一個個業績目標之中  迷失了自己

“在公司 ,你的位置是絕對可以取代的。如果你因公殉職,公司在發賠償金的同時,會馬上找到另外一個人來頂替你的工作,維持其運行。但是在你的朋友,家人圈裡面,沒有人能夠取代你,你是獨一無二。”

分清楚上下班的界線  該上班的時候  認真 用全力上班
該下班的時候  Turn Off  下班離開
懂得取捨並維持上下班的平衡  不偏食  不偏重
才不會在這個環境迷失自己

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