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之路 後續走法

b958398dd9ba4b7c1ffc510d2a78b4a3_thumb

Credit: 无极吧

看到這篇文章  派遣制上班族的悲鳴:月領33K餓不死,卻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也意識到目前的狀況,的確是需要來個棒喝一下。

文中的主角,雖然餓不死,但是在時代變遷之下,難保5年、10年後,還能存活下來。畢竟工作這個東西,不是比誰領的多,而是你能領多久。要能笑到最後,還是需要個兩把刷子的。

現階段的工作內容,在訂單移動之後,就少了很多,如果沒有新的Buyer出現的話,就是不斷重複過去的技巧,基本上沒有新的東西可以學習。硬要說的話,就是辦公室的管理方法,還有學習的空間。

之前跟學長賈哥聊天,賈哥說到自己在台灣工作了6年,最近剛離職。賈哥說回顧職場生涯後,發現沒有值得說嘴的經歷,有種浪費了6年的感覺,現在開始充實相關知識,國際動向,財經等等,想要盡快補足這部分的缺陷。賈哥如此,我又如何呢?

第二,檢視成長性。

既有工作在未來三年內能帶給你的個人成長是什麼?如果可以增加軟實力(工作技能,溝通能力,協調應對能力等)那等於工作順便投資自己。反之,如果工作的能力成長性已經到天花板,就必須找方法申請轉調部門,或是尋找職涯的下一階段。再者,如果因為現實因素無法改變,那就必須把目標放在下班後的黃金八小時,增加軟實力讓自己在快速變化社會下能保持安全感。
派遣制上班族的悲鳴:月領33K餓不死,卻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未來在哪裡呢?

偶爾幾個月,就會這樣迷網一下。不過,朕就是這樣漢子 (雍正注),還是以柬埔寨的政經發展為主,產業發展為輔來觀察,也可培養一定程度的敏感度,在爾後的生活中,說不定也能派上用場。

以上,加油。

附上雍正的奏摺回批照片。

柬埔寨經濟將軟著陸 Soft Lading Cambodia

soft-landings

Credit: areo blog

柬埔寨需慎防經濟轉向,準備好軟著路的衝擊?!

Steering Cambodia’s economy toward a softer landing一文說明,柬埔寨在經歷快速發展後,個人信貸和銀行借款的比率過高,在經濟發展進入停滯,甚至轉向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災難,特別是房產和家庭貸款部分。

不少機構,包含IMF都指出,柬埔寨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太集中於房產,大環境繁榮的話倒是沒有問題,不過今年美金強勢,全球經濟動盪,柬埔寨的投資金額也變少,會影響到投資人的決定。一旦流入柬埔寨的資金開始短缺,那房產這塊用信貸築起來的危牆,就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We believe that the credit of the real estate sector is on a dangerous trajectory that needs to be slowed down,” he said. “The longer it takes [to do this] the more people that will be hurt when it stops.”
Steering Cambodia’s economy toward a softer landing

從之前的The Bay 停建事件,到Condo 銷售狀況差來看,柬埔寨面臨經濟成長的軟著陸必定會發生,柬埔寨中央銀行也在2016年初要求各商業銀行增加存在央行的保證金額,來抑制熱錢流動。

同時,用房產來抵押質借的金融額度,也掉到了50%。之前印象中可以拿到90%。人人都說銀行是投資的雞首,有甚麼風吹草動,銀行都是第一個有反應的。既然房產抵押都只能借到抵押物50%的金額,表示銀行對於房產的未來是悲觀的,貶值期待多餘增值期望,才會只肯給50%。離房產要出事的日期,可能不久了。

“Property valuation by lenders is very conservative and the loan’s value [compared] to collateral is never one-to-one. In many cases the loan size is just 50 percent of the value of the collateral,”
Steering Cambodia’s economy toward a softer landing

文章的最後非常中肯,在快速的信貸發展後,短期內看起來可能欣欣向榮,不過寒冬即將來臨,請各投資人做好準備。

While short-term projections remain positive, economists concur that after a long spell of heated credit growth, winter is coming.
Steering Cambodia’s economy toward a softer landi

邊境都市資料集錦 Bavet, Cambodia

看到Phnom Penh Post在談Bavet的現狀,看起來的確不是很樂觀。

Bavet 位於柬埔寨和越南交界的邊界,是邊境都市。產業以成衣和賭場為主。在Bavet’s state of expensive languish no longer a recreational success 一文中,提到了Bavet面臨的一些困境。

untitled

成衣業來說,Bavet居住的5萬人中,有3萬3千人從事成衣產業,其他的則為賭場,當地餐廳等等。

“Currently, there are 50,000 people residing in Bavet – there are 33,301 factory workers, working in 52 factories, most of which are garment factories,” noted Phearun. As for special economic zones, the most active ones are the Manhattan and Tai Seng SEZs.

房產原本也預期大有可為,但近期的房產開發非常緩慢,甚至停滯。

 In regards to the buying and selling of properties, it has been absolutely quiet in Bavet. It’s so much different from before. In the past, Bavet city was bustling with merchants coming to buy and sell land and property;

有人認為沒有觀光客的原因,是因為賭場已經玩膩了,沒有新花樣。無法吸引賭客。在越南賭博是違法的,因此Bavet設立的賭場,就是越南人的娛樂場所。帶著護照過海關後,就可以進柬埔寨大賭特賭,聽說甚至為了躲避海關查緝現金,還可以從邊界的小路進柬埔寨這樣的事情。

不過這一切似乎都卡住了,發展變的緩慢,娛樂事業停滯,Bavet需要不同以往的發展路線,來保有他的特色。

2016 回顧篇

到了12月,還是要來一下回顧篇,看看自己是否有比過去更進步一些。這邊簡單列一下做了些甚麼事。

1.模擬人生之管理篇

今年2月經理轉調之後,到現在也10個月了。這段時間辦公室狀況尚可,不過因為訂單也一起移轉,因此單量較少。助理們倒是都表現正常,比原本設想的失控局面好的多,算是奇蹟的一種。不過偶而還是會有脫軌的狀態出現,這個時候就需要震撼一下辦公室,讓大家不要忘記自己是來上班的。

2.般住處

原本的住處因為隔壁施工,變的非常吵雜且危險,不得已搬離了住了2年多的地方,換到了現在離市區比較近的位置。不過習慣了之後,新住處除了廚房較小,Khae不好施展手腳以外,空間倒是足夠,可以堆放黏土用具,加上位於高樓層,視野比原本的住處好上很多,偶而邀請朋友來坐坐也不錯。

另外,新住處的打掃也很乾淨,省下我們很多工夫,也有更多時間可以處理其它的事務。這完全體現了之前的論點,就是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進行自己拿手的工作,達到成果最大化。這個將打掃外包的方式,雖然要多付一筆清潔費,但可以省下許多打掃的時間,也是一個不錯的投資。

3. 柬埔寨政經研究

因為跟工作有關,因此也會時常注意柬埔寨的政治經濟走向。不論是農業、銀行、投資、房產等等,都多少有了解。同時也透過報章雜誌,微信,FB等等平台來了解研讀,也稍稍看到了一些眉角。中間也遇到了不少同道中人,互相交換意見,來個全盤了解。

柬埔寨現期在成長階段,甚麼東西都有機會,投資機會也不少。不過下手前還是要多多評估風險和報酬,不要人云亦云,一頭熱栽下去。秘辛過多,這邊點到為止。

4. CS研究持續,可見世界高手雲集

CS還是繼續的了解中。畢竟在上面的人大多為有想法的人,聊天之中大多可一窺其想法。這也是我從2013年開始就一直有的習慣,到現在也一段時間了,中間也遇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也交換了許多不同的想法。

5. 老婆大人的打手

Khae的粘土在今年顯著成長,這應該跟解決了原料來源有關。以目前的狀況看起來,前景應該不錯。學校教學和原材料買賣都很順利,想必宣傳再多一些的話,應該可以衝出不錯的佳績。在教學方面就由Khae全權處理,不過在行銷推廣方面,就由我來嘗試了。這也是一個用FB行銷來測試柬埔寨市場的機會,希望可以運用之前所學,來看看柬埔寨市場是否會像自己所設想般反應。

以上,回顧結束。

柬埔寨金邊 房地產報告 Knight Frank 2016 all Q 總結

get-worldwide-exposure

Resource: Vietstock

2016 也來到了尾聲,Knight Frank也有了相關的資訊出爐,這邊拾人牙慧一下,說明整個2016年柬埔寨房地產的走勢和展望。這邊將以與Knight Frank 相同分類方法,將報告分為辦公室,零售,旅館,飯店式管理公寓,公寓等5種來說明。

原文: Property News 03 August 2016

序論: 柬埔寨的建築業成長減緩,來到了15% (2015為19%),並預計2020年的時候可能會只有10%。不過柬埔寨本身的GDP成長,每年都在7%左右,應該還是會有不錯的表現。

辦公室 (Office)
a. 目前有許多建案即將完工,包含Exchange Square, City Tower Asia  and Aura Condominium等等,都會提供辦公室空間到現有市場來。
b. Grade A 有50%使用率,Grade B 和Grade C 則分別為88.0% 和 88.1%。
c. 租金則以地區來分別,如下圖。

展望: 由於A級和B級辦公室供給增多,競爭也越來越強,原本由Grade C 主導的租賃市場,會漸漸的被A與B取代,雖然在外資逐漸增多,但C級可能會失去與AB級競爭的能力。因此C級辦公室該如何生存,諸如重新裝潢、調整租金等方式來吸引租客,則是首要了解的點。

零售業 (Retail)
a.柬埔寨零售業空間的使用率達到95.8%,可說零售空間大多順利出租。有91%的零售業只使用了小於50 sq m的空間做生意,大多為自家住宅一樓的空間。
b.零售的租金比辦公室高很多,落在$32 – $70 sq m。

展望: 新的零售空間,包含Naga 2, Parkson City Centre and Exchange Square將會增加市場的供給,屆時可能會有租金調降的狀況發生。

旅館 (Hotel)
a. 柬埔寨的5星國際連鎖飯店並不多,且入住率偏低,約只有50%,且入住旅客有95%為外國人。這與來柬埔寨遊客的屬性有關,59.9%為純遊玩,14.9%為公務,10.9%為出差,10.8% 無特別目的造訪。b. 大多數遊客會選擇精品酒店 (boutique hotels)。

展望: 柬埔寨的旅遊業慢慢發展中,投資者也逐漸探訪柬埔寨,找尋投資機會,因此可以預見5星旅館業的入住率會提高一些。

飯店式管理公寓 (Service Apartment)
a.有50%的公寓坐落在Chamkarmon,,也就是外國人區,這區的供應單位比起其他區域高出很多。
b. 高階公寓的租金約$1,315 – $4,000之間,中階則在 $667 – $1,300 左右。
c. 高階公寓租金比起去年同期跌了7.2%,比起2016年初則有10%的大跳水價格出現。主要原因為公寓供給過多,變為租方市場,拉低總體租金價格。
d. 整體入住率為69.6% (2016 Q2),從等級來看的話,高階為60%,中階為78%,初階為86.6%。主要承租方仍為外國工作者 (Expatriates) 為主。

展望: 租金下跌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市場的狀況是可以預見這個趨勢的,老舊公寓也面臨了很大的挑戰,必須與其他斬新的公寓比拚,因此不得不拉低租金來攬客。不過總體來說,入住率還是與柬埔寨的政府招商政策有關,如果招商順利,有足夠的承租者進入柬埔寨,可能可以多少緩緩公寓租金的跌勢。

一般公寓 (Condominium)
a. 一般公寓的銷售數量,比起去年同期,成交戶數少了26.7%,猜測與供給過多、大選將近、消費者選擇多有關。
b. 整體來說,2016上半年的價格,比起去年同期有著3.9%的漲幅,從$2,047漲到 $2,128。不過之前CBRE有提到2016 Q2的價格,比起2016 Q1的價格,卻有著35.8%的跌幅,原因其實是2016 Q1的價格大多被大型建案拉高平均值 (e.g. The Bay, The Peak, The Mansion House and Skyline, etc ),均價為$2,843 ,但在2016 Q2,卻沒有太多大型建案出來,大多為中階建案(e.g. Sky Tree, US$850 to US$1,400),因此均價出現下滑。
c. 高階建案的價格約在 $2,500 – $4,100 sqm 之間
d. 租金部分,坐落在蛋黃區,一房 (55 – 70 sqm) 為 $1,000 – $1,800之間。不過實際租金可能更低,因為戶主願意為了留住房客,提供更便宜的租金。租客80%以上為外國工作者。

展望: 供應過多的狀況已經是常態,各建案必須相互競爭,才有可能完售。不過目前的市場玩家大多為外國人,本地人對於這種動不動就30層樓、40層樓的公寓心存疑慮。想進一步讓公寓市場活絡起來,本地玩家的加入勢在必行。這樣一來,如何加強大樓安全性,讓本地買家感到安心並決定購買,則是各建商2017年的議程。

以上。

郎咸平談匯率戰 Currency War

currency-wars

Credit: fatphilsangling.co.uk

最近在讀郎咸平的著作,發現了這篇文章  郎咸平:人民幣意外貶值,新一輪匯率大戰誰是贏家?這篇文章可說解釋了過去三次匯率戰的成因和贏家輸家,對於現在美元逐漸強勢的局面來看,不乏為研究後續走勢和影響的根據。

從文章看起來,可以猜測郎咸平應該是極度討厭美帝的,各段落都流露出對美帝的批評,特別是所謂的「美國利益優先」這件事,說到底這句話說得很籠統,因為美國沒有說明這個利益,是各國共事後的成果,還是掠奪他國所得的收穫。只要符合利益,美國都會毫不猶疑的參與。

匯率戰就是其一。

美元指數在近期慢慢回到了100,也就是回到了過去的水平,利率拉升,美元強勢。不過美元指數是甚麼呢?

美元指數是衡量美元與六種主要貨幣的匯率變化的指數。這六種貨幣分別是,歐元(EUR)、英鎊(GBP)、瑞士法郎(CHF)、瑞典克朗(SEK)、加拿大元(CAD)和日元(JPY)。美元指數開始計算的時間是1973年三月。指數基期數值為100.00。所以譬如當美元指數來到105時,代表美元對這六個主要貨幣,比起1973年三月時,升值了5%。

什麼是美元指數?(What is US Dollar Index?)

在過去的時間,從1973 年到現在,美元經歷了3次升貶值,每次的升貶值,都有國家中箭落馬,破產倒閉,需要IMF的金援,並接受非常苛刻的條件。在澳洲念書的時候,雖然有念到IMF相關資訊,但是沒有注意到,IMF有著像郎咸平所說的,這麼的流氓。

這邊將文章的敘述簡單重複一下。

第一次匯率戰 (1971 — 1999),美金貶值27%,熱錢流到大宗商品,促使其價格上升,另外由於借美金很便宜,各國大舉借貸。

後來美元指數開始上升,升了54%,熱錢從大宗商品流出,促使其價格回落,原油價格從$30跌到$10,這個對大宗商品出口國家是個恐怖的災難,當時的出口國像是墨西哥、巴西,委內瑞拉,阿根廷等等,都因美元升值 + 大宗商品價格低,賣的石油不值錢,之前借的錢又還不出來,發生還債問題。

接下來就是恐怖的地方了,也是郎咸平痛恨美帝的原因。美國以解決拉美債務為由,向拉美國家貸款,有鑑於所謂「美國利益優先」,國際間的貸款很常出現無法還款的現象,錢收不回來,這個不符合美國利益。因此在貸款的時候,也附帶了條件,要求拉美國家「必須私有化能源、鐵路、航空、通信等行業的國有企業,同時將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私有化,實行徹底的貿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

這個是甚麼意思呢? 試想你在玩大宇資訊出的大富翁遊戲,你的對手破產了,留下一堆地 + 高樓大廈,你手上有一堆現金,那你的策略是甚麼呢?

沒錯,就是大買特買,趁機擴張勢力,讓其他玩家更痛苦,你則過得更快活。第一次的匯率大戰,就在美資仗著強勢的美元,大舉買入拉美國家的產業,包含用水、電力,公用事業,港口,碼頭等等中結束,此後美資可直接經營其他國家原本國營的事業,並且配合壟斷法條,讓其他競爭者無法進入這個產業,進而獨享利潤。這個就是所謂的「符合美國利益」。

cff5f959-5455-4cdc-9e1e-72307891c060

Credit: bbs.app111.com

第二次匯率大戰(1986 — 2001 年),有著非常相似的脈絡。美元再度調降27%,不過大宗商品穩定,國際原油也維持在$20,原因是當時美國還在大買特買拉美國家的產業,資金都聚集在那邊,因此流到美元以外的熱錢也較少。

爾後,美金又開始升值,升了20%,美元指數達到95,漲幅10.5%,泰銖由於鎖定美金,因此泰國的商品訂價也跟著美金變高,出口商品販售變的困難,出口競爭力下降,之前的投資都變成了負擔,加上借入外債飆高,進而產生了眾所皆知的亞洲金融風暴,這個風暴掃倒了大多數東南亞國家。

危機發生後,IMF出手,一樣借款要有條件,就是削減政府開支,實行緊縮貨幣政策,私有化國企。當然還是一樣私有化國企最為糟糕,讓破產的東南亞產業,低價賤賣給美國為首的國際企業。郎咸平在這邊點評「東南亞國家經濟騰飛的成果完全被西方跨國公司竊取了」,意思就是東南亞發展這麼久的產業,好不容易弄出了些成果,卻因為這場金融風暴,全部賤價被歐美跨國企業接收了,而且搞出這個風暴的,還是美國自己。

第三次降息(2001 — 2014 年),美元又開始貶值,大宗商品漲價,美元指數從110點降到70點,貶幅驚人,加上量化寬鬆,借美金基本可說沒有利息壓力,大家瘋狂借,瘋狂投資,美國也達成了向全球灑出美金的步驟。同時,熱錢流到了大宗商品,因此以原物料出口的國家也非常開心,諸如澳洲、委內瑞拉、巴西等等原物料出口國,大家都High翻了。

接下來,也就是現在的美元逐漸升值階段,到現在美元指數已經達到100點,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第一個倒楣的應該就是幣值崩盤的委內瑞拉,經濟接近崩潰。其他國家像泰國、馬來西亞等等,也遭受幣值貶值的狀況。

葉倫喊了一整年的加息,有可能會在這個月執行,屆時美元越趨強勢,如果有國家倒下,歷史將繼續重演,歐美跨國企業已經將銀彈準備好了,就等美聯儲執行升息,然後出門瘋狂採買別國企業了。

====

之前有斷斷續續聽聞美帝的邪惡,不過一直沒有真正了解其含意。如果上述論證正確,那美帝還真的非常邪惡,運用自身美金的優勢,加上IMF的威力,不斷做出「符合美國利益,但損害他國利益」的事情。不過這點在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出現後,可能會多少牽制一下美帝的惡行,這點在後續文章會談到。

這樣的狀況下,2017是要進入美金升息通道無誤了,我們小老百姓當然是無法與之抗衡,不過我們可以順應這個趨勢,最大程度保有自己的資產。既然美金越來越強勢,郎咸平也建議可以考慮多拿點美金在手上,投資在美元計價的資產,像是美股等等目標物,可享有匯率利率雙重保障,在目前這個戰場中,找到一個安靜的庇護所。

以上,論證結束。

Global Wealth 世界標準 – Economist 2016

cs-wealth-4

Source: Zero Hedge

上圖是2012年的全球財富狀況,紅色的可說是富人國,在先進國家中大多都是。

這次在Economist 上面看到這篇You may be higher up the global wealth pyramid than you think ,是個很有趣的數據。根據手上的Asset (資產) 而不是收入來看的話,經濟學人將全球的數據集合起來,分出了以下的範圍。

1. USD $2,222 (NTD70,000) : 你是世界前50%的富人
2. USD $71,560 (NTD 2,290,000) : 你是世界前10% 富人
3. USD $744,400 (NTD 23,820,000): 你是世界前1%的富人,也是全球仇富族群的目標

*這邊的金額為個人手上所有資產總和,包含存款、投資品、房產等等。

可以看出,台灣基本上可以排在前10%。由於是看總資產,而不是看收入,因此標準也比較寬鬆。他同時也是個目標,值得我們去努力達到。

不過,在另外一篇文章  人才比日本好,米蟲比韓國少,為什麼「台灣人」還是沒辦法變「溫拿」?中,談到為甚麼台灣薪資狀況這麼不好,文章給出了一個建議: 快逃啊!

untitled

Resource: 股感知識庫

原因在於,成為溫拿 (Winner,人生勝利組)的條件,在國外普遍認為是良好教育,努力工作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可是在台灣,卻是財力,家世背景和外表等等,奪得前3名,學歷反而不被看重。外表比學歷重要,還要有財力,才有可能出頭天。如果不是社會風氣導致,不會有這樣的答案。也就是說,這個調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灣職場和發展的價值觀。

不過這個「快逃啊」的建議,看起來真心諷刺就是了…

以上,繼續觀察。

日本文化之辭職容易嗎? 文化社會壓力

這應該是11月初的新聞了,日本電通女員工在宿舍自殺。

據死者家屬方面稱,自殺身亡的高橋茉莉(Matsuri Takahashi,當時24歲)在抑鬱症發病前,加班時間達到每月105個小時,超過了電通勞資協定中的加班時間上限…另一方面,公司所保留的加班時間記錄則顯示其加班時間剛好在勞資協定範圍內。家屬方面稱「公司曾指示高橋記錄時不要超過上限」,主張存在加班時間少報行為。

電通女員工過勞自殺 日厚勞省強制搜查

這讓我聯想到之前看到的漫畫,講述日本員工在面對強大的工作壓力時和超長工時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忍耐,然後繼續上班,鮮少會想到還有辭職這條路可走的原因。

1477989364_5770

Source: thePOPDaily

這點非常奇怪,日本職場文化,自殺這條路變成了首選,而不是離職一身輕,這是為甚麼呢?

從這篇漫畫可以得知,明明工作量已經超標,但還會堅持在工作上的人,想法不外乎如下:

「我這麼辛苦才得到這份工作」
「如果找不到其它工做怎麼辦」
「我不想讓爸媽擔心」
「同事做的比我還辛苦」
「房租生活費等等怎辦」
「公司這麼忙我拿有可能請假」
「我還有學貸還沒還完」
「別人可以做到,為什麼我不行,一定是我不夠努力」

有這些想法之後,再繼續硬撐,不斷說服自己很快就可以度過難關,旦發現現實卻是直到撐不住後,倒下。或許,是每天過勞的狀態,讓人忘記了還有離職這條路。

24歲東大美女過勞自殺,日本版「富士康」有你想像不到的黑暗 一篇文章中,可以看到自殺離世的 Ms 高橋 在電通工作時的思想變化,從一開始的抱怨加班過長,發現同工不同酬,慢慢的變成自我質疑,也就是那種「別人可以撐的住,為什麼我不行呢? 難道是我自己努力不夠?!」 等想法,最後變成每天都在想著死掉的話有多好等等,最後在宿舍自殺。

不過,有發現其它文章,說明日本這種不離職卻自殺的原因,有可能是日本自己的社會文化造成的。

在日本,要是換工作,通常都會被認為是你在職場上有什麼無法勝任的缺陷,因此才「被迫」如此。

【張維中專欄】不爽就離職?日本社會新鮮人現況

這邊節錄 野島剛/過勞的東大畢業生為何自殺而非辭職?談日本對「會社員」的執念 一部分內容,來說明日本社會如何看到離職的人。

在日本,如果你不是「公司職員」,就會被貼上「不健全的社會人」的標籤,這種「常識」在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實際上,「非公司職員」在年金制度和健康保險都採用不同的制度,整體社會就是在「公司優先」的前提下建立起來。

野島剛/過勞的東大畢業生為何自殺而非辭職?談日本對「會社員」的執念

也就是說,這些被長工時折磨到過勞的人,並不是不知道有離職這條路,而是懼怕離職後要怎麼面對社會。在日本社會裡,離職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要不是遇到極大打擊,或是人生變化,鮮少會有人提離職的。相較之下,台灣的社會對於離職倒是有著比較高的接受度,甚至還會祝賀一下對方脫離苦海,邁向下一個新工作,在日本可能就是被投以同情的眼光,還過來跟你說聲不要喪氣等等。

另外,在日本,會社員 (公司員工) 這個身份很重要,代表著自己在日本社會的地位。如果失去了這個稱謂,在日常生活中會有許多不便,甚至歧視,諸如沒有正當工作,生活不濟等等。面對這樣的恐懼,讓想離職的人紛紛打消了念頭,認命跟著大家一起加班過勞,漸漸變成了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不過,新世代的人們,慢慢的這樣以公司為優先的想法,也漸漸的被自我主義取代。這應該也是好事一件。至少他們了解自己的生活才是重要的,比起上一代公司優先的人們,雖然可能會被貼上定性不足,草莓等等標簽,但是在日本他們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公司而活,能了解並做到這點,可說十分珍貴。

一項問卷調查中得知,平成年生(1989年)的新世代辭職理由排行榜,前三名依序是:工作感到無成長前景或無升遷可能、加班時間過長、工作內容跟自己不合…由此可知,上一輩的日本人多以團體的思維模式在生活,一切以工作為優先考量,如今卻有朝向先考慮自我個體的傾向。

【張維中專欄】不爽就離職?日本社會新鮮人現況

以上,希望類似的事情不要再度發生。

11月底的雜記,柬埔寨米農 vs MFI 微型貸款銀行

 

這次柬埔寨再度為了微型貸款銀行的超高利率開會,呼籲國人要了解銀行計息方法。這點跟國家對人民的教育有關,真的怨不得人。

目前向小貸機構借貸的實際年利率(利息加手續費)高達25%,比商業銀行(11%)和專業銀行(13.5%)高出一倍…國銀曾在金邊及4個省訪問100名借貸人(85%向小貸機構借錢),發現大部份受訪者并不十分了解利息計算方式。“根據不同的付款方式,可以很容易操縱或低估利率,因此我們有必要提高公眾醒覺,同時要求(小貸機構)提高利息透明度。”
小貸機構計息不透明‧國家銀行關注

人民似乎沒有理解這點,錢借到了就萬事OK,後面還錢的時候才知道恐怖。只能靠政府或銀行多多宣導借貸知識,才能避免以債養債,最後倒債的問題。

這也直接影響到柬埔寨農業的問題,包含微型貸款貸給碾米廠的金額。此次柬埔寨與到的大米產量過剩問題,造成稻米收購價格過低,不符成本;農民收割後反而會虧更多,成本無法回收,因此借貸後無力償還貸款,碾米廠也沒有足夠的米來生產,環環相扣之後,爆發了米農生計問題的新聞。

商業銀行和小額貸款機構向農民征收的貸款利率偏高,介於18%至22%之間,並要求抵押品和擔保人。在稻谷耕種季節和收獲季節是借貸旺季,因為農民需要資本來購買村設備和材料等。
貸款難利息重‧八成碾米廠融資困難

另外碾米廠也反映了以下的問題。

導致產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資金(35%)、沒有足夠的稻谷供應(11%)、設備和技術落後(8%)、沒有足夠的農藥和殺蟲劑(7%)、乏工人、沒有市場、電力價格貴、鄰國米商收購我國稻谷等…一些負債的碾米廠,因無法償還銀行貸款而倒閉,主要原因是因為未善用貸款、對市場需求和前景過度樂觀,以及投資回酬低於融資成本等因素。報告並沒有提供倒閉的碾米廠數目。
貸款難利息重‧八成碾米廠融資困難

可以看出,倒閉的碾米廠,有部分是因為融資成本高,可推論是利率過高所致,不過柬埔寨目前對於利率並不設限,完全由市場自己調整。原因是如果政府要求一個利率上限的畫,銀行的利潤會減少,為了達到原本的利潤,銀行可能會多出許多名目來收費,包含手續費/ 處理費/ 使用費等等,或是緊縮貸款金額和審查標準,讓借錢變得更難,到頭來倒沒有實質幫助。

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多多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