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手機的日子

說是說沒手機,但實際上還是跟老婆大人借了個備用機來,但因為手機登錄的資料都不是自己的,因此只用來當地圖,並用語音和簡訊,就這樣撐過了一個禮拜。

而在今天,終於買了備用機,三星A03s,注意是備用機,因為我還在找下一個工作+生活用的手機,這支備用機主要用來導航和預防手機下次又莫名其妙掛掉,先買一隻便宜的撐著,所以可以算是又回到了有手機一族的行列了。

這個禮拜中,有些許感想。

1.手機中毒

這邊指的是重度手機使用者,沒有手機活不下去的人。我之前也是這種狀況,隨時手機都在身上,有事沒事就看一下,查一下,似乎很忙,或者特意把自己和手機綁在一起。但在這個沒有手機的一週中,我發覺沒有手機可用,也不是個很嚴重的事,大多數的事情電腦還是能解決,只是不方便了一點,訊息甚麼的能統一一個時間回覆,

2.真的不需要隨時Connect to the Internet

沒手機的一周,一開始有焦慮,但後面就慢慢地釋懷了,因為如果真的有人要聯繫我,Line或是Wechat找不到人,總會有其他方式,所以之後我也就不怎麼窮緊張,頂多定時用電腦看一下有沒有甚麼漏掉的訊息。至於之前隨時都在看的FB、YT、Wechat資訊等等,其實沒看也不會差異太多。

3.資訊焦慮

對於資訊焦慮,自己深有體會,後面慢慢地能了解焦慮的原因,也從中解脫了出來。畢竟許多資訊都是沒看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的資訊,就放過這些資訊吧。

4.真的不需要這麼多App

在重裝資料到新手機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有意無意間留了很多用不到的App,這些App雖然沒開啟,但多少會侵占資源,拖累手機的速度,剛好趁這個機會一次清掉,也了解到日常生活中也不需要用到這麼多App。

以上,記錄完畢。

勵志書籍循環

看書看到現在,發覺自己的閱讀方式有個循環,並會照著這個循環選擇書籍,想必同類型的書看久了也是會膩的,口味換來換去,換到後面還是回到了原本的路線,或許就是俗話所說的中庸之道,甚麼事情都不應太過,剛剛好就好。

現行的勵志書籍,已經從小時候的那種「蔣公在河邊看魚」,到現代的「XXX獲得了C輪融資」;從以前的「失敗為成功之母」,慢慢轉變成了「你要先求生存,再求生活」的章節。如果翻開現代的勵志書籍,其實內容是換湯不換藥,多以某位極成功的人士,或是作者身邊的朋友等創業成功的故事,來激勵自己。根據書中的說法,這些成功人士都不用休息,每天都是元氣滿滿地工作,下班後進修,六日報課程,之後創業,獲得X輪投資,並持之以恆,然後就成功了。

這邊不是要否定這樣的模式,畢竟自己也是在這樣的模式中摸索起來的,只是覺得在看勵志書籍的同時,總會有個疑惑: 那些沒有辦法靠每天元氣滿滿,下班後進修,六日報課程成功的人們,現在在做甚麼呢?

在憂鬱症類型的書中,可能就是我在找的答案。許多憂鬱症嚴重到要住院的案例中,不少都是學生,或是上班族,經歷了被排擠和高壓的生活後,精神不堪重負後崩潰,嚴重抑鬱,平時沒甚麼問題,但在特定的刺激中病症就會爆發,難以抑制,藥物控制效果也有限,這樣的抑鬱患者病症期都長達2年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年,長期被抑鬱症摧殘。

或許是這樣,催生了慢活類書籍,像是逃離都市生活,回歸鄉村,所謂的「詩和遠方」,移民類書籍也應運而生,對於海外的高社會福利國家的嚮往,以及工作生活平衡的渴望。在上禮拜的旅途中遇到了兩位中國的朋友,一位北京人,另外一位上海人,來紐西蘭的原因都是因為不想要繼續生活在那樣高壓的環境中。根據他們所說,早上七點出門擠公交﹐兩個小時候到辦公室,加班到七點,然後在擠公交回家,日復一日,也看不到未來所謂的X輪投資,因此決定來到紐西蘭,追尋自然而輕鬆的人生。

當然,在追尋自然而輕鬆的人生的同時,可能就會慢慢感到厭煩,並開始自我進修,然後又回到了那個打雞血的狀態,並重拾現代勵志書籍,周而復始。

至少我自己是這麼感覺,看書的類型會隨著心態變化,而且有一定的規律。

以上,記錄完畢。

SuperLife 講座之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紐西蘭每個人都會加入退休金計畫,也稱Kiwisaver,由個人、公司以及政府同時出錢,幫紐西蘭人建立起退休後的保障。

我的Kiwisaver是由SuperLife處理的,他是紐西蘭發行ETF的公司 SmartShares子公司,而Smartshares是NZX(紐西蘭證券交易所)的子公司。我對Smartshares並不陌生,畢竟目前手上的投資有9成都是Smartshares的ETF產品,可說對他們的投資方式和產品瞭若指掌。說巧不巧,之前收到SuperLife說要在奧克蘭辦個給會員們的講座,想到Smartshares的人也會出席,因此就報名參加了。

不過說實在,去聽講座倒是其次,其實大部分的投資資料我都知道了,但參加講座的最主要目的,是親自去會會在Smartshares工作的人們,因為前段時間在網上有看到Smartshares在徵數據分析師,當時也有應徵,但一直沒有回音,也就順道來問問看。

在入口處和工作人員寒暄後,我提到了自己有應徵Smartshares數據分析師一事,正好負責該招募的經理D也在,經介紹後也簡單地自我介紹了一下,現場來個簡短的面試。經理D提到這個職缺需要用到SQL和Power BI等工具,幫Smartshares做一些自動化的報表,我也提到目前正在做數據的相關訓練,技術能力上是符合要求的,經理D則笑笑地說我們之後聯繫。談完話後正好Smartshares的CEO經過,聊了一些ETF的相關新聞後,對方說「對齁,畢竟你是數據分析,這些資料你應該都知道的,那就辦公室見了。」弄得好像我明天就要去Smartshares上班了一樣。

先不說是否真會跳去Smartshares,這次的面談經驗非常寶貴,體現了我之前一直想要測試的求職方式,那就是直接殺去對方的場地,自我介紹,並展示自己對於對方公司產品的了解程度,最後爭取面試機會。由於本身對於投資很有興趣,也曾花時間研究Smartshares的各種ETF產品,因此在談話上能很自然地帶入對方自家的產品和相關資訊,加上是面對面,能增加不少印象分數。

以上,測試完畢,繼續自己的年度目標: 多和他人交流、多參與社交活動,並協助他人發光發熱。

《香帥財富報告》讀後

這是我近期讀到,覺得還不錯的經濟學類書籍。

總體而言,此次的疫情,擴大了財富分配不均的鴻溝,加上數據化潮流,如果無法搭上這班列車,就會被數據化潮流無情地甩下車;中產階級消失,人們只有往下沉淪,或是拚命往上擠兩種選項。本書在這些問題中給出了很好的答案,並以中國經濟和西方國家的經濟互做比較,給出一個較為客觀的解答。

這邊紀錄一下印象較深的部分。

1.疫情加重了財富不均的問題

過去如果發生重大疫情,像是黑死病和西班牙流感,財富是會稍稍平均分配一點的,原因就在於有錢人和窮人都會因為這樣的危機受到傷害,財富重新分配,因此在歷史上的重大災害中,財富不均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在此次的疫情中,卻來了個反例,中產階級因為疫情關係失去工作,不得不打工維生;窮人原本就沒有甚麼保障,過得更慘;富人則在政府大放水的時候,大賺特賺。這點和數據化有關係,但也和富人們的投資方式有關。對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說,疫情期間需要動用到存款來採購生活必需品,富人則是在疫情期間動用存款購買各種投資商品,後面的變化也可見一般。

2.房產成為翻身機會

書中的結論,在中國想要搭上致富列車,需要有戶口+房產+學歷+大城市工作,就能達到。這是一個很直觀的綜合體,特別在中國的經濟體中,有這幾樣資本,不愁在中國沒有地方可以棲身。書中也提到房地產對於中產階級來說,成為了一個強迫儲蓄的方式,讓你不敢大手大腳花錢,而且房產會跟著通貨膨脹起伏,平均每年的漲幅落在5%,其實也是變相的投資,難怪房地產會成為書中所說,少數能與富人對抗的手段。

3.數據化狂潮

後續的企業發展,都會以數據化為基礎,走平台路線,如果工作內容能和這塊有相關,大多不會太差。

以上,記錄完畢

勞動節旅遊篇之沒手機的日子

這次休假去了趟Rotorua,去看看紐西蘭的地熱溫泉,同時回訪一下之前去過的Rotorua,上次去的時候是舉家搬遷來奧克蘭,沒有甚麼時間細看,這次舊地重返,來個不一樣的體驗。

不過旅遊倒是其次,第一天手機就掛掉了,導致原本紀錄好的東西都沒辦法開,萬幸的是老婆大人的手機能用,導航甚麼的還沒有問題,我也這樣過了3天沒有手機的日子。

一開始的時候有驚嚇到,畢竟平時很多資料都存在手機上,沒了手機就像沒有了依靠一樣。但到了第二天就慢慢適應了,第三天就覺得沒有手機好像也沒有甚麼問題,頂多就訊息收的慢而已,反正回到奧克蘭還有電腦可以用,這也不是個甚麼很嚴重的問題。

這次的體會就是,也許我們都太過於依賴手機了。生活沒有了手機的確會有很多不便,但實際上需要用到手機來處理的東西不多,很多時候都是滑手機消磨時間罷了,反而更像是被手機綁住,也許是個機會來反思一下平時過慣了被手機綁住的生活,順便體會一下過去沒手機的自由時光。

以上。

Google Office 對外活動日

今天參加了由She # (https://shesharp.org.nz/) 舉辦的IT活動,由於舉辦的地點在奧克蘭Google 的辦公室,機會難得,因此拉上老婆大人去看看這個大觀園,參加活動的同時,看一下這個世界級的辦公室長什麼樣子。

活動本身討論的是機器學習,也請到了Google的員工一起討論其未來發展方向,同時舉辦方也請Google的員工分享應徵Google 工作的方法和經驗談,可說是個非常難得的講座。

以下為記錄:

1.Google 的免費食堂

這個應該是流傳最廣的說法,Google的辦公室提供免費的食物、飲料,並提供中餐晚餐等等,員工可以不用出辦公室買東西,單單待在辦公室就可以吃得飽飽的。實際探訪後也真的是這樣,奧克蘭的食堂弄得跟旅館的餐廳一樣,食物都擺在盤子上,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不過其背後的想法,是因為Google付的薪水很高,一個小時都幾千台幣在跳,與其讓員工花時間去附近找吃的,白白浪費時間,Google 決定直接在辦公室裡面提供餐點,員工省得出去,可以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

2.Google的六關面試

根據Google員工的說法,他們的面試有6關,可說多到誇張,可見其經爭激烈之程度。後面有機會也會投履歷到Google看看,來體驗一下這個過6關進Google的感覺。

3.亞裔的努力

有位員工是韓裔紐西蘭人,她分享到在和客戶開會的時候,因為自己是亞裔的關係,會感覺到對方對自己的不重視,感覺很差,因此她就更認真地展示自己的實力,用實力取得對方的認可。

其實這個狀況我也有遇過,一個澳洲客戶在和第三方同為澳洲人的公司溝通時,遣詞用字都很客氣,但一轉到我這邊的時候,用字都很直接並粗魯,多為命令句型,一開始我看郵件都看到我火大,因此決定用實力來輾壓群眾,到後面客戶了解到我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人,而不僅是一個亞裔移民後,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遣詞用字也慢慢地緩和了。

可說亞裔在一個白人為主的國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達到相同的成果。但妥妥的,有付出就有回報。

加油加油。

網路購物之黃粱一夢

最近看到天下雜誌,提到疫情期間網路購物潮興起,各家網路購物大老開始投資,只要和網購沾上邊的公司,股價都大漲。但在疫情後的現在,網路購物似乎沒有想像的那樣,能完全取代實體購物,消費者在疫情種種限制解除了之後,重返了購物圈,開始了以前逛街購物的習慣。

下圖是網購大老Shopify的股價,可以看出在2020年中開始因為疫情大漲,但到了2022年之後直線下滑,在今年4月證實全球裁員1000人,看看現在股價已經回到了疫情前,甚至比疫情前還要低,真可說是黃粱一夢。

大漲部分,應該就是疫情期間大家都被關在家,沒甚麼事可以做,各國政府又大撒幣,因此就拿來在網路上買買東西,也造就了這個大漲;但等到解封之後,人們開始上街購物,在網路上的銷售遭到稀釋,加上經濟衰退危機,大家開始省錢,因此財報也開始衰退,造成了這樣的大起大落。

這樣的型態也反映到了我現在的公司的業務。我們公司就是靠提供服務給網購平台的,這樣的大起大落,我們在公司也有感覺。相比之前的花錢大手大腳,最近在各種開支上也變得小心翼翼,客人的增長速度變慢,EDI/3PL的使用也減少,之前動不動就破400的待處理的系統整合項目,現在只有一半左右,董事會也常常在問業務銷售的事,可說是個從快速增長到增長減緩的經典範例。

但公司會因為這樣消失嗎? 我覺得不會,因為網路購物的需求還是在,只是在疫情期間被迫放大了而已,現在則是回到了原點。說是這樣說,自己的數據類證照還是要持續學習,才能在這個變化的環境中保持不敗。

以上,加油加油。

《阿共打來怎麼辦:你以為知道但實際一無所知的台海軍事常識》讀後

內容蠻多的,涵蓋了很多軍事相關的資料和戰略知識。如果要簡單的將整本書濃縮成一句話,那就是:

「台灣沒有這麼好打下來。」

作者說明,我們生活中常聽到的種種中共攻台劇本,實際上多為情報攻擊,目的是讓台灣人民喪失信心,這樣在戰爭真的開打的時候,就可以達到人心潰散的目的,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成果。試想如果台灣人民都認為中共一開戰,台灣就投降,那散播這樣的情報就是一個很好的戰略方式。

提我之前最常聽到的攻台劇本,就是導彈齊射,一次打掉台灣所有防空能力,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不過如果仔細推敲這樣的打法,並設身處地,就會發現這樣的打法還是怪怪的。假設你現在在打星海爭霸,是攻方,要跨海打另外一個有防空能力有雷達有海軍有地面作戰部隊的勢力,首先也真的只能丟飛彈,然後開飛機過去掃個幾下,最後開船載地面部隊登陸。可是單單丟飛彈,不可能完全清掉對方的防禦設施,總會有些設施血厚,沒有辦法用丟飛彈的方式清乾淨,而且你的飛彈也不是無限的,對方也不可能你單單丟飛彈就會投降,因此飛彈丟得差不多了,就要開飛機過去,但在你丟飛彈和開飛機過去的間隔,對方應該會開始造能防空和防地的設施,因此就要有飛機還沒飛到對方領地就被擊毀的心理準備,或是運輸艦還沒登陸就被箭塔射沉的覺悟,而且誰能保證你在攻擊別人的時候,其他勢力會乖乖地看你打別人然後都沒有動作呢? 就像打世紀帝國的八人對抗戰一樣,一旦其中兩個勢力打起來,那就是從後面偷打別人的最佳時機了。

因此,台灣還是很耐打的,妥妥,不擔心。

《維尼、跳虎與台灣民主》讀後

很少看台灣民主政治相關書籍,但剛好在圖書館翻到了這本跳跳虎和維尼的書,作者是前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就借回來翻閱看看,看了之後對於台灣的民主發展進程以及過去的一些歷史事件,有了新的觀點和看法,這邊記錄一下心得。

1.掠奪式殖民和開發式殖民

這點我覺得分析得很好。綜觀所有被殖民過的國家,每個區域的發展方式都不一樣。以南美和非洲來說,式掠奪式殖民,整個時期就像是洗劫,阻礙了國家發展;但開發式殖民,後續的發展都還不錯,首推的就是美加地去,畢竟美加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還有台灣也是,都是脫離殖民後發展的還不錯的國家。究其原因,和該區域的天然資源豐不豐富大有關係。以南美來說,當時殖民者到了之後,發現了黃金和豐富的礦產,這個就像是你玩星海爭霸一樣,無意間拿到了一塊有很多資源的區域,首先就是開發,挖挖挖,一旦挖完了,就把所有的建築和東西都移走,只留下一片荒蕪;但如果一開始拿到的是沒甚麼資源的地區,其他地區也都被敵人佔領了,那也只能摸摸鼻子,認真開發此區域,看能不能種點東西出來。以台灣為例,平原不多,也沒礦產,能耕作的地有限,因此殖民者也只能進行開發,希望能生點東西出來。這並不是說因為日本殖民台灣時有多仁慈,或是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南美時多麼殘忍,殖民就是殖民,就是以掠奪當地資源原主,差異就在當地是否有這樣的資源可以掠奪。如果有的話,就搶光光,然後的就然後再說;萬一沒有資源,就只好乖乖的做開發。因此台灣能在安穩地度過殖民時期,也多虧了沒資源這個關鍵因素。

2. 1987年台灣解嚴,更多的是大勢所

這點我也深有所感,戒嚴是時勢所逼,這點可以理解,畢竟當時中國頗有進攻台灣意圖,所幸有美國協防,才幸運躲過此劫。但之後美國聯中制俄,選擇和中國合作,忽略了台灣,讓台灣在國際的力量逐漸減弱。同個時間點,其他國家多因為高壓統治造成動亂,因此蔣經國只能宣布解嚴,讓逐漸高漲的民主意識有上升的空間。

以上,記錄完畢。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讀後

北歐的平等,福利,以及教育制度等等都非常有名,這本書主要針對芬蘭的教育制度說明,有別於我們熟悉的亞洲式教育,芬蘭的教育制度非常不同,時間短,但效率好,小朋友的幸福指數也高,也自然成為了全球其他國家取經的對象。

這邊記錄幾個想法。

1.閱讀的習慣

時空背景不同,自然有不同的發展方式。芬蘭因為緯度關係,會有晝短夜長的冬季,這時候看書通常是度過漫漫冬季的消遣,政府也鼓勵人民讀書,這個鼓勵反映在各地廣設的圖書館,以及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設備和空間,為人們的閱讀習慣種下了種子。

在奧克蘭也是這樣的情況,每個區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可以這邊借書那邊還書,圖書館也提供許多服務和線上免費課程,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來進修。我個人很喜歡奧克蘭的圖書館,書籍藏量豐富,新書也時常更新,借閱容易,也有許多免費的線上學習課程和活動。相比之下泰國就沒有這樣的基礎設施,台灣則是有設施但閱讀人口的比例很低,這也許需要很長時間的改變。

2.沒有排名

芬蘭的學校考試少,平時也不像亞洲那樣會排名,搞的亞洲父母最喜歡問小孩子就是「考試考第幾名啊?」這種問題,弄得念書就像是競爭,不是你輸就是我輸。紐西蘭和芬蘭一樣,沒有排名,只會告訴你是A,B,C或是被當,所以只會知道你過了,拿了個評比,但這個評比你沒辦法知道自己是全班排名第幾。

3.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

之前在看教育相關的書籍的時候,談到了競爭的問題。我們知道教育是讓人往上層社會流動的方法,但大多數的故事只告訴我們誰誰誰苦讀後,成了XXX的CEO,但很少看到誰誰誰苦讀之後,由於跟不上進度,被社會放棄,成了被遺棄的一群。

在芬蘭,教育會以人為本,課程設計也多樣化,讓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都嘗試過之後,學生也比較容易找出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才能真正的學習,如果不喜歡學術,可以學習技能,不會因為學習技能而被社會看扁。反觀在台灣,許多立意良善的課程像是音樂美術體育等等,最後都變成了國語數學英文,失去了探索自己興趣的機會,最後上了好的大學,進了好的公司,成為白領,上班下班,然後才發現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為自己活過,想到就覺得慘慘兮兮。

以上,記錄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