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Q4 返台訪友行程第三篇 – 湯姆機長 Capiton Tom

stock-vector-pilot-profession-flat-icons-with-captain-in-white-uniform-surrounded-by-stewardess-airplane-314439329

Source: Shutterstock

Tom 機長,當時大學朋友,個人真心認為他是個天才。目前在長榮當機師,可說是大學朋友中最為奇杷的了。

Tom這個人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明,不過英文的詞裡面有個字叫做Nerd,個人認為可以完美地詮釋Tom這個人的個性。有驚人的求知欲,特別在數學科學電腦軍事等等領域,有著很深的研究。興趣是看書,也是因為看書這個習慣,讓Tom變成了機長。

這次談話大多是閒聊,主要想要一探機長這個職位的不同之處,不過細節太多,這邊就直接忽略,僅以自己對於Tom機長的崇敬,畫下句點。

“開飛機的時候,我很高興。”離去前Tom這樣說著。看著他的背影,著實印證了侏儸紀公園的那劇經典台詞:

“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以上。

2016 Q4 返台訪友行程第二篇 – UO團聚

UO = University of Oregon ,是2008年時去美國時當交換生的學校。2008年嘉大派出了一組人馬過去UO當交換生,時隔境遷,幾年後相見,還是生龍活虎。

這次與會的有Betty,Nancy,Felicia和我。由於當時很常混在一起,所以彼此都很熟悉,剛好Felicia 因為父母要見父母的關係,因此特地從日本回來台灣休假,我則剛好在台灣出差,因此就約了這一攤。

後面大多時間都是在Betty家閒聊,聽起來大家過的都不錯。Betty 和她老公達達還是為生活打拚,沒事就衝一下日本犒賞自己,平時運動保持身材,夢想有天可以到美國去遊玩;Nancy 則是在結束美國碩士學業後,返台去人壽公司當投資組顧問,運用公司資金投資在有良好報酬的目標物上,可說非常像是華爾街的一種;Felicia 則是在日本待了3年,從事設計方面的工作,目前還在打算下一步的方向。

其實很慶幸當時這些朋友的陪伴,讓我的UO生活亮麗不少,不止讓我擺脫了宅男的輪迴,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可能性,沒有UO,就沒有現在的UQ,到現在還是十分感激。

2016 Q4 返台訪友行程第一篇 – 音樂才子Vinci

%e6%84%9b%e8%82%af%e9%8c%84%e9%9f%b3%e5%ae%a4

Source: sonic0933.blogspot.com

這次返台拜訪,一樣安排了訪友行程。白天的客人行程大多不困難,閒話家常,看看有沒有新資訊,就結束了,反而是花在訪友的時間較多。

第一篇章拜訪的是總統府一兵宗翰 Vinci Lin。會認識他是因為當時在總統府要準備過年表演,211把音樂的人全部安排在一起排練時,才認識的。Vinci 念的是多媒體藝術,專攻數位音樂,這個是我當時一直有興趣的東西,不過由於實際面沒有機會參與數位音樂學習而放棄,不然我現在可能真的是數位音樂老師也說不定。

這邊簡略說明相談內容:

1.數位音樂這條路

這也是一直在我心中的疑惑,如果真的從事了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是否就世界太平了呢?

Vinci的說法是,數位音樂這條路餓不死,不過也很難活的像個人。聽起來似乎很慘,不過因為台灣的人才輩出,政府也有相關培訓課程,其實不用花太多時間,每個人都可以創作出自己的音樂。這樣一來,競爭就變的非常激烈,要踩在浪頭上,就真的要有本事了。

2. 合資開公司

Vinci跟大學的朋友合資開音樂公司,有打上Google Paly登平台販售產品,也有飛到香港和韓國等等地方參展,不過某些原因,Vinci結束了創業這條路,回來當上班族。

這點之前有注意過,關於朋友合資開公司這件事,其實非常不建議。
为什么大家都说朋友或者亲戚不能合伙做生意?

原因是朋友為字,生意卻是字,朋友相處大多不會有問題,一旦卡到金錢問題,就很麻煩了。一方面情份尚在,很多東西沒有明說,股權分配,利益分配,工作分配等等,都很容易因為朋有這個情份出現變質。吃了虧不好意思說,悶在心裡,久了就爆了。你工作做的少,領的卻比我多,成何體統?!

因此建議如果真要開公司還是工作室,還是自己當老闆,或是邀請朋友圈以外的人參加,用合同規範比此的職務和分紅方法,會比較適當。

3. 台灣數位音樂風氣差,不尊重專業

台灣人很喜歡砍價,Cost Down,這點在購買專業產品部分特別明顯,尤其是藝術方面,買家會覺得你也沒有花多少時間就做好一首歌,為什麼要收這麼貴的價格,便宜一點好不好,隔壁老王都打7折給我了等等,可說不把專業人員的能力放在眼裡。大多只看到台上的十分鐘,卻不願意支付台下十年功的打底基礎。

另外,台灣狀況似乎跟我讀到的一樣,一般上班族的收入不高,長工時又低薪,把志氣都磨掉了,變成回家有電腦網路房間冷氣零食可享受即可,失去了做大事當大官等等的抱負。其實不單單台灣,連我在柬埔寨有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了。大學時期所許下的宏願,到了出社會後被日常生活擠壓之下,所剩的志氣已寥寥無幾。

4. 211點點滴滴

飯後我們到總統府附近繞繞,看看現在的學弟們是個怎麼樣的站哨法。沒想到當時當兵居然會這麼傻,自願去總統府211營下部隊,不過回頭想想,還是很值得的,但要我再重頭玩一次,是怎麼樣都不可能的。

5. 前往美國尋找下一片天

明年年初,Vinci 會辭掉做了4年的數位音樂製作工作,到美國流浪一個月。這之前Vinci已經有看好幾家數位音樂工程的學校,像是柏克萊學院等等的學程,這次去的時候同時看看是否有如自己所想。

看來Vinci要踏上美國之路,說不定還真的可以落地生根,遙祝順利。

2016 – Q4 – Mid 柬埔寨金邊房產報告

由於金邊市區房產價格過高,建商開始移動,目前在郊區有不少建案在進行。感覺去拜訪客人時經過的那些建案,每隔一陣子,就又竄出許多新的建築,看來郊區的發展也開始了。

不過根據建商的說法,此區的房產多為排房,有含土地,因此買家大多為柬埔寨人,也許是GDP收入終於破一千美金,柬埔寨正式脫離貧窮國家隊伍,邁向了資本道路,因此中產階級也開始添購新屋。不同於金邊的是,金邊有預售屋,不過郊區則是建造到一個程度之後,才會開始販賣。畢竟當地人對於一紙合約的信任還是不夠,沒有親眼看到房子,他們是不會下訂的。

在郊區的土地,商業區為 $1,500 – $2,500 / m2,住宅區則在$200 – $500 / m2。這樣的發展也是個必經之路,畢竟市區的土地有限,與其開發市區,還不如開發郊區來的高利潤。

金邊市西區的部分,在經過2014 – 2015的狂漲之後,目前呈現停滯的狀態。地價維持在$400 /m2左右,雖然金邊市人口,有30%的人口居住在西區,不過地價在今年沒有甚麼變化,倒也是奇景之一。不過由於西區很靠近出口主要道路#4,環市道路也不錯,有不少投機者進駐,屯地等著發大財。

反觀金邊市區,狀況就較嚴峻了。由於供給過多,需求少,有部分建築就直接整棟轉成旅館出租,看能不能殺出一片天。最明顯的地段在河岸和BKK1,原本的公寓改裝為旅館。不過柬埔寨旅館協會指出,這樣說不定沒有賺,可能還會賠。

協會指出,目前旅館的供給也過剩,雖然柬埔寨旅遊人數每年約有4% – 5%成長,但是金邊大大小小400多家的旅館來分吃,大家能吃到的真的不多。加上暹粒吳哥有約500家旅館,這樣一分下去,大家都沒有甚麼剩了。但是公寓轉旅館的風潮還是在持續,也不時可以從網路收到整棟建築出租的消息,這在2014年之前是很難見到的。

不過在這樣的狀況之下,21世紀提出不同的觀點。如果轉型成為旅館,外觀新穎,設備現代化,服務周到的話,可能還有機會衝出重圍。但如果事前調查不足,設備老舊,租金過高且無吸引人的賣點的話,那失敗也會是必然的了。

以上,結束這回合。

房地產報告之泰國曼谷篇 Property Report

這邊拾人牙慧,簡短報告一下泰國曼谷的房產狀況。

“Bangkok Real Estate Market Deserves New Opportunities” – Property Report

Property Report 說明,曼谷目前進行的一系列交通建設,包含快速道路,機車道,地鐵等等,會讓曼谷漸漸成為東南亞的交通樞紐中心,也會鼓勵買房投資者進入曼谷,一起分享榮景。但是目前曼谷的房產價格,卻非當地人能負擔,就連國外投資者,也需要想想。在收入不均的泰國,貧富差距顯而易見,收入較低的人無法擺脫負債,自然也無法取得銀行的貸款。缺少了剛性需求,房產銷售也會有一定衝擊。市中心價格過高,迫使剛性需求者轉往市郊,或是新的地鐵沿線購買較為便宜的房產。

房產中的收益,除掉賣掉房產時的資本利得外,就是租金收入。不過在曼谷,由於供給較高,房仲在租屋的時候,會用租金搶客,也造成租金下跌的情況,加上搶租客的關係,通常都沒有嚴審租客背景,導致租約提早解除,或是租期過短,對房東都是個棘手的問題。這點在曼谷購屋出租的時候要注意。順帶一提,曼谷的租金回報率,從2015的5.4%,降到了現在的4.8%,幸虧外來工作者的數量有10%的增加,多少撐住了租金市場。

在曼谷市中心的租屋市場,中階到高階的2 – 3房,大多為Expat,也就是外來工作者等有家庭的人。至於1房,則多為單身赴任或是情侶檔。他們的租房預算沒有甚麼增加,不過新公寓的價格倒是長了8% – 10%,高階公寓則有著15% – 20% 的漲幅,這樣一來,Expat會傾向住在較方便,新穎的公寓單位。

以上。

妳的名字 + 怪物之子

這兩部新海誠的大片,在飛機上一次看完了,可知搭飛機真的非常無聊,電影都可以看兩部。

怪物之子的故事比較簡單,這邊就不爆雷。劇中擔任主角心靈導師的和尚,是豬的合體,不知道為什麼一直讓我想到日和漫畫裡面的西天取經師傅,看著這樣的角色一直說出很有大道理的話,非常突兀。

讓我比較有印象的是,主角去尋找被黑暗之力吞噬的朋友,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救他。豬頭師傅原本以為主角是要去復仇的,並且大罵了一頓。主角在師父罵完之後,沒有動作,這時師傅緩緩的問他,我都說成這樣了,你還是要去嗎? 主角肯定的點點頭,並且說明自己是去救人的,而不是去殺人的,師父聽了之後,才允許他出發。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猜測對方的行動,並將其預測結果是為理所當然,但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這樣的猜測實在有失偏頗,還是直接當面詢問本人比較合適。

你的名字,相對上感觸較多,也不虧為網路上呼聲最高的動畫片,正評如潮。雖然故事不知道怎麼著,可以把3年前和3年後的人合在一起,不過畢竟是動畫,也不用太計較其中的原理。裡面有2幕讓我很有印象。第一是Taki和三葉在火山上面繞圈圈跑得時候,那個時空其實是不同的,Taki在3年後,可是三葉卻是在3年前,但是劇情讓他們在日落得時候,能見到彼此。在雙方見到彼此的瞬間,讓人感動,有種尋遍他鄉後重逢的強烈感觸。Taki 隨即提出要用簽字筆在彼此手上寫下名子的提議,以防又因為時空變化而忘卻,但換成三葉寫得時候,三葉只寫了一橫後,簽字筆掉在地上,三葉消失了,時空又分開了。之後三葉才發現,自己手上寫的不是Taki這個字,而是 I Like You。

另外一幕是時光移轉,Taki阻止了彗星墜落所引起的災難,不過他還是沒有找到三葉。4年後,在Taki搭電車上班的路上,偶然發現貌似三葉的女孩,在另外一班電車上,透過車窗吃驚地看著自己。也許我的文字說明不好,不過這一幕的確會有讓人想馬上跑去找三葉的想法,可為非常成功的橋段。這樣為了自己喜歡的人,四處尋找的故事,對於感情的執著描繪非常到位,也難怪影評說: 還沒告白的朋友,看完了之後會告白;還沒結婚的情侶,看完之後馬上去登記結婚;出電影院之後,情侶手牽著手,感覺感情又更加堅固了。這也是新海誠高明的地方。

以上。

公司旅遊 美奈海灘 – 越南 雜想

說是說公司旅遊,不過Foreign Sale都知道,這是一種其他形式的加班,同行中有日籍經理在,要好好放鬆應該是不可能的。根據以往經驗,應該又是個喝茫茫的行程。

搭了5個小時的車到了美奈之後,也跟預計的一樣,把中餐晚餐行程走完了,由於內容跟往年一樣,這邊就不詳敘。

把學長Paul拉回房間之後,他馬上就倒頭呼呼大睡,連被子也沒有蓋。原本要幫他拉條浴巾來蓋的我,也因為不勝酒力,倒在自己的床之後,也昏睡過去。

到了半夜,忽然醒來,看看鬧鐘,是凌晨4:30,原本的醉意也退去許多,或許是原本就沒有喝太多的關係吧 (?),看來躲酒閃酒的技能還算可,不然又要被過敏給弄死。想想也睡不著了,就走到海邊,一個人坐在海灘邊看海。

凌晨的海邊,有些早起的人們在運動,海的另外一頭一片漆黑,只有點點夜補的船燈透出,和天上的星星閃閃,有種混合的感覺。上次這樣凌晨看海,是甚麼時候呢? 這樣印象的地方,是在台灣蘭嶼? 澳洲Fraser Island? 柬埔寨西哈努克市? 泰國巴達雅? 差不多的景色,不過人也不同了。

躺下後,凝視著星光。根據科普資料,這些星光都是一個個恆星,光輝彼此照映,靠著想像,想要登陸上星星,也許是不可能的。但這些資訊又真的靠譜嗎? 20年前天文台補捉到的神秘電波,研究了幾十年,科學界有著各種推測,諸如外星人聯絡訊號,恆星大爆炸,太陽黑子等等說法出現,卻因為訊號總是在星期一到五的中午時間出現,而且六日完全無訊號等特徵,後被證實為隔壁微波爐的微波訊號一樣滑稽。因此現行關於天文科學的資訊,還是無法完全相信,瞎說的也不少,就像古早相信地球有邊緣的說法一樣,可能也有一天會面臨真理的考驗。

看看手表,凌晨5:30,也該回去休息了。躺在床上的Paul姿勢還是沒變,拉條浴巾蓋上後,躺在自己的床上,不久便昏睡了過去。

員工旅遊,結束。

Naoki 的見面一談 日本企業文化之旅

Naoki是當時澳洲留學時的同學之一,日本東京人,目前在四大會計事務所擔任Business Consultant,是個幫客戶的企業管理提出改善意見的職位。

這次來日本的時後,特意約一下Naoki見面,因為Khae也認識,所以就變成了一個UQ的小小Reunion。以下為談話的內容摘要。

1.雖然是在日本,但四大事務所為外資,因此很多習俗並沒有日企的習慣,包含應酬等等。這也讓Naoki鬆一口氣,酒可以少喝的話,當然要閃。

2.Business Consultant,中文為商業顧問,是個有事的時候很忙,沒事的時候很閒的工作。因為要快速了解客人的產業環境,因此接到案子的時後,需要大量的閱讀文獻,並提出相關的改善意見。這樣的事前準備工作,可能都要弄到凌晨,然後去拜訪客人,壓力可說不小。不過也可以藉此機會了解各產業的狀況和資訊,多方接觸,是個不錯的經驗。

3.Naoki表示,雖然可以了解很多產業的動態和狀況,不過說到底,只是顧問而已,並沒有自己實際參與,總有點可惜。因此Naoki下一步想要看看能不能親自參與企業的營運,實際走過一次流程,來驗證自己所讀的理論。

4.日本物價和澳洲差不多,難怪Naoki在澳洲時,可以三不五時就在學校買咖啡喝,然後我和Khae只能狂喝水。

5. 對於未來的計畫,Naoki還是會先繼續待在日本。雖然之前因為工作需求,跑到UK一年,不過還是沒有明確的計畫和目的地。也許會到東南亞試看看,可能會是個應許之地。

這次的見面,可說非常難得。畢業後四年多來的第一次見面,也聊了不少。也相約5年後的大型Reunion,也就是Khae所說的10年UQ大團聚,在10年後澳洲相見的約定。

是否能成真呢? 下一步在哪呢?

日本行 一個花了一輩子 不造成他人困擾的民族 Japan

d1265601

Source: ETtoday 東森旅遊雲- ETtoday新聞雲

這次選擇到日本旅行,一方面是日文學了這麼久,來看看真實的日本到底長甚麼樣子;另外一方面也是來考察看看,當地的人文風情。

以下用條例方式列出心得:

1.日本人非常有禮,很少見到無禮的人。這點應該跟民族性有關,為了不造成他人困擾,進而進行團體行動思維,犧牲自己,造福群體。

2.日本的街道非常非常的乾淨,路上的斑馬線等等也都很新。不單單在市區,郊區也是同樣的狀況。想必日本應該很常在重劃路上的警示線。

3.物價很高,比金邊還高。我已經覺得金邊生活真的是貴鬆鬆了,沒想到日本行,4個人吃個拉麵,就可以噴掉1500台幣,實在很恐怖。

4.收入時薪高。這點在7-11的Part Time工作誌得到證實。時薪約在台幣300上下,高中生可以打工,薪水會少一些,不過大抵相同。月薪來講的話,台幣3萬是學徒,5萬為派遣工,上班族的應該可以達到7萬台幣之譜。不過因為房租高,生活費高,聽說月光族也不少。

5. 日本的裝扮很入時,每個人穿的都很帥 (美)。相對之下,我穿的就非常隨便。女生的裝都很接近,應該說是日式的妝法。也不難了解薪資不低但是會月光的原因了。

6. 日本人的英文大多可以,至少基本問答都還能理解。不過因為我會日文的關係,所以大多數時間還是用日文在溝通。沒有很確切的了解日本人的英文。

以上,日本行結束。

雜感 ver 1.0 – CS至今

98

Credit: 三联

花了很多時間在練習交談,練習問問題。不論是在工作上,學業,待人處事,都會用到這個技能。最初只是想要多多跟人聊天,慢慢的聊天的內容變深變廣,問問題的技巧也需要提升,才能問出對方的真正想法。同時傾聽也是絕對的關鍵,有好的傾聽技巧,對方才願意繼續講述。

在CS中,只有在兩個人的狀態下,才能展開討論。由於目標在於了解對方的價值觀與處世觀,因此問話技巧很重要,也要能根據對方的回答來追問,並且保持不跳Tone。慢慢的也對於問話談話等技巧,有多點認識。

引導本來就很喜歡說話的人並不困難,但是要引導沉默寡言的人,就很有難度了。特別是只跟對方見一兩次面,話不投機,引導無效,也只能放棄後續的邀約,著實可惜。需要再想想如何與沉默寡言的人應答,加強相關技巧。

每次的見面和問答,都是一個新的旅程。他人的故事都是一幅幅風景畫,有的歡樂,有的哀傷。在聽過這樣的故事之後,才能拚湊出完整的世界地圖。畢竟我們只能看到自己能看到的,對於別人看到的東西,我們大多無法理解,更遑論他們的生活方式、中心思想、價值觀等等。

透過CS的問答,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和經驗,這些都是一般生活無法接觸到的,因此需要格外珍惜。

以上,繼續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