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散步,整理心情

今天下課後,在住家附近閒逛,走到一個小公園坐著休息一下,來回顧一下來NZ的狀況。

從9月中到現在,也過了一個半月了,學校開學也進入了第4個禮拜,老婆大人也進入了找工作的第一個月循環,到目前為止都還在預想範圍內。

學校部分都還得心應手,第一次的作業也都交出了,由於之前都有經驗,做起來也算順手,只是不知道成績如何就是了。老婆大人那邊倒是困難重重,在NZ要找工作,就算已經有工作准證了,找起來還是綁手綁腳,不是說你沒當地經驗,就說你資歷過高,所以一直在收婉拒信,雖然我們知道非當地人要找工作沒有想像中容易,不過等到實際經歷過,才知道的確有其困難。

之前有朋友問到說,能說說你接下來2年、5年、10年的計畫嗎?

仔細想想,我好像很久沒有計畫這麼遠的事情了,趁著今天天氣好,來記錄一下。

2年計畫:
順利畢業,拿到A以上成績,並成功拿到Internship資格,且在結束學業之後馬上找到對口的工作,工作內容和資料分析有關。老婆大人則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並準備自行創業。PS: 移民分數已到,送申EOI待審。

5年計畫:
移民資格已確認,正式成為Kiwi的一員,有一段工作經驗,能達到Work Life Balance 的程度,不需擔心收入問題,在當地投資有成 (包含股市、定存、房產等),每個月有固定的資金流入,也有。

10年計畫:
已將NZ化成第三窟,能自由在世界各地出入,並在第一窟和第二窟都順利建好Passive Income ,確實做到能在世界各地到處跑的夢想。

以上,做個紀錄。

人生的第一次被大盤洗臉,多空雙巴全紀錄

這是進入股市第一次發生所有技術指標,K線指標,籌碼指標都不管用的一天,導致部分持股停損出場。這邊做個全紀錄,有個教訓,之後在操作的時候要時時回顧這次的經驗。

由於部分個股在昨天有出現緩跌,讓原本賺錢的股票變成賺得少,賺得少的變成賠,因次在今天開盤的時候,心態就變回了散戶思維,認為如果有漲回原本的買點,就可以小賺出場。

在今天(10/29)開盤後沒多久,大多數持股開始下跌,大盤也出現反轉,直直往下落,因為在昨天有多買進持股,因次在指數持續下殺的情況下,出現了散戶特有的恐慌性停損,也就是完全不管指標和籌碼,單單看價格來做停損。也因此把原本吃下去的獲利又全部吐了出來。結果尾盤拉回,OTC也拉回,所以個散戶就這樣被多空個打了一次臉,多空雙巴。

萬幸的是,停損的只針對出量下跌的股票,如果是沒有出量下跌的持股,在頭腦還清晰的時候逼自己選擇續抱,因此沒有被洗出去,所以還留有部分持股。

總結:

1. 如果在其他指標諸如籌碼和技術等還正常,大盤也判斷為多頭的前提下,如遇到急速下跌,要謹慎確認下跌情況,莫出現恐慌然後甚麼都賣光光的情況。要注意各支撐點,諸如月線支撐、前面箱型支撐、紅K爆量低點等等。

2. 看到下殺的時候絕對要杜絕散戶思維,否則腦中只會有停損清倉這個選項出現

3. 外資操作的股票,月線是買點。切記勿急躁買進。

4.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會擠死自己。

以上,多多加油,期待自己能有參透股市散戶心態,並常保大賺小賠的那天到來。

有志一同

Resource: Terminus Est

今天和印度的同學DS聊天,話題中聊到為什麼會來NZ,其實原因和我們差不多。

DS是系統工程師,在印度工作了5年,他的弟弟在2012年順利移民澳洲,所以在獲得足夠的分數之後,DS申請了澳洲的技術移民,不過因為分數不夠高,所以一直在排隊中。由於系統工程師太多人在排隊,排了快一年都沒有消息,因此DS兩邊下注,申請來NZ留學,在等候澳洲結果公布的同時,也測試看看NZ這邊的移民。

不過因為NZ只是測試性質,如果中間拿到澳洲PR的話,DS就會舉家遷移,因此在NZ這邊的留學簽證,他只選到Lv 8,也就是不能擔保伴侶,因此他也只能把老婆和小孩留在印度,自己衝出來打拚。

聽完這個故事後,我注意到,同班同學中如果有那種年紀明顯偏大,或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比起大學一畢業就過來念書的族群來說,他們對於移民的動機都很強烈。除了DS以外,也有幾位同學私底下聊過,也是為了相同的目的而來。

好好加油,希望大家都能心想事成。

基督城圖書館的強大

Resource: CHC Library

正所謂資源要最有效的運用,今天在基督城的圖書館得到印證。

可以說這個圖書館是我去過所有圖書館設備最為完善的一個,包含可用資源也最多,真心讓我驚豔,沒想到紐西蘭對於教育這方面的投入真的很高,讓知識可以廣為流傳,這也許是已開發國家的共通點。

圖書館除了書以外,有混音室免費課程,這個是我一直想要好好學的技能,沒想到在這邊竟然可以免費學,看來我要常常來圖書館,把這個數位音樂技能練起來。K也在這邊找到能出借的空間,為之後的活動作計畫,同時也有程式設計和機器人教學等等課程,可說是個功能完善的圖書館。

好好善用,多多提升自己。

也許就是主力的思維

Credit: CMoney

「看來人就是要找一些東西來沉迷,才不會顯得太無聊。」- Kenny,進擊的巨人

這幾天可說把短線的書籍都準備好了,開始從K線圖看起,一根兩根三根合併看法,算是開了眼界,也是說明師傅帶進門,修行真的在個人。之前看指標都看得迷迷糊糊,這幾天的加強練習後,一條條K線慢慢的從死板的黏在書上,到有看到律動,這樣就是個很好的進步跡象了。

不過,根據過往的資料顯示,死得最快的就是重倉又沒停損,也許就是因為在幾次的重倉交易有賺到甜頭,之後就一直用這個方法交易,直到某一天踢到鐵板,整個爆掉,從此從股市消失,再也沒有回來過。

股市這個名詞存在了幾百年,但從來沒有一個方法可以連續營利的,這點我們需要牢牢記住。如果有的話,股市早就因為太多人賺錢而被取消,走入歷史。

就算現在的方式可以讓收益成正,那很有可能是因為多頭,只要不要太肉腳,買甚麼都會賺。反之,在空頭的時候,就算主力外資都大買,股價還是會跌,到那個時候,所有的技術、籌碼 、 基本 、 消息、面都無法發揮,只能一天天看著股價越跌越深,自己損失越來越重,再再說明停損的重要。

另外,是訓練主力的思維,太多時候我們都是用散戶的思維在看待,但主力的思考方式和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要多多訓練出主力的思維,在看到這個線型,要能推測主力的動機,為什麼出量? 為什麼沒漲? 是主力不給漲,還是散戶亂接貨? 這些都還需要多多訓練。

以上,大多頭,有收益的話先恭喜大家,我要先準備空頭的心態了。

這麼堅持

今天和NZ的朋友L見面吃飯,老婆大人下禮拜有面試,多虧L的太太S幫忙介紹,也算是驗證了網路上應聘沒有比認識內部人來的快,也說明紐西蘭的工作找法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大多數的工作大多都是隱藏的 (Hidden Market) ,所以一但有職缺釋出,都會先看看內部有沒有人可以用,然後才讓雇員去找身邊的親戚朋友,最後才是PO上網公開徵人,不過有的時候公開徵人只是個儀式,真正的候選者在事前都已經選好了,他們只是PO開心的,所以找工作的方式真的要變化,不能一直傻傻在房間用電腦投履歷,而是需要走出去和人見面聊天建立關係,才有可能有那麼一曙光。

趁老婆大人和S進行模擬面試時,我和L街角吃漢堡王的冰淇淋,在走過去的路上,看到了街邊美麗的風景,一棟棟紐西蘭式的房子,而我就在這個風景裡。有的時候我會忘記自己在紐西蘭,在一個如詩如畫的地方,可能是因為要上課的關係,或是一直在看股票(?),所以偶而會忘記自己人就在夢裡,在一個自己一直追求的地方。

L說,我們是他身邊朋友中第一次看到對於移居這麼執著的人,在L當移民顧問期間,很多人都是試個一兩次之後沒成功就放棄了,然而看著我們從美加紐澳全部試過一遍,不成功然後從頭再來一遍的精神所敬佩。

我說,我也不知道,也許是堅持,也許是頑固,也許是想證明一些甚麼,剛好遇到志同道合的老婆大人,因此就展開了四處漂流的生活,彼此手拉手一直往前,突破一道道的難關,既然目標相同,也沒有什麼好徬徨的,一直往前就對了。

在這邊,老婆大人可說腦力全開,除了找工作以外,也看到了一些機會,也有了很多新想法,也許在找到工作之後,老婆大人就會開始進行她個人的Project了,我們拭目以待。

而我,則還是繼續念書,研究技術分析,多參加活動認識新朋友,寫寫文章,為之後的就職做準備,即可。

加油加油。

短線進出之尋找自己的步調

Source: Money 錢雜誌

說來有趣,也許所有的股票投資者應該都有一樣的過程,從新手運用完之後,到開始賠錢,然後上上下下,最後大賠被洗出場,從此決定不再碰股票,也許這就是大多數股民的心聲。

一開始自己也是從基本分析開始,看ROI、ROE,然後漸漸接觸技術分析,看K線圖抓紅三兵,潛心研究籌碼走勢,為的就是再創佳績。真心認為股票走短線很像吸毒,賺錢了很High,賠錢了很沮喪,看來要多多做好心理建設,避免這樣的心態出現。

雖然目前很認真研究短線,但是根據多種研究報告指出,長線投資才是真正會賺大錢的方式,比起進進出出買上買下,挑好體質好的股票,買入不動,到價格不錯再賣出,賺的金額會是短線的倍數以上。只是因為長線投資的時間拉得很長,短期看不到效果,耐心很容易被磨完,或是容易被走短線的人牽著走,看著人家一個禮拜進出一兩次就可以賺到整個月的薪水,你的所謂體質好股還是一動不動,甚至走跌,心情真的會大受影響。但其實時間拉長的話,體質好的股票,回報也是成倍的,終究會打敗短線進出客。

老實說,就算目前正在學習操作短線進出,我是把他當作一個練習看線圖的機會,這個技能一旦學會,可以大大增加看準時間的能力。學會之後,我覺得還是會走回價值投資的方式,畢竟走長線才是正道,短線只是偶爾當當生活樂趣用。

加油加油。

隨記之變化莫千

這幾天一直在找Networking 的活動參加,禮拜六的行程可說滿檔,從早上的Meet Up,下午的CS,晚上的文化活動,一個個全部參加完畢,也算是把資源用個遍。

對我來說,這些都是訓練踏出舒適圈的方法,雖然有第一步,但是還是要多加努力,比如說當認識的人說要介紹其他人給我認識的時候,應該直接接受,而非又退回洞窟躲起來,多多認識,多多見識不同世界的人,絕對是好事一件。

這點可以追溯回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一書中的例子,舒適圈終究比較不舒服,但是久了就會習慣,而且自己的圈子會因為這樣慢慢擴大,才能達到見多識廣的目標,讓自己可以自由的發展。

身邊有些同學做出自己的交友圈之後,就固定了下來,停止認識新朋友,這點在UQ的時候已經犯過這樣的錯,來這邊要警惕自己,不可二度放過認識別人的機會。

加油加油。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讀後 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最近看電子書比較習慣了,這本書看起來大家都推薦,所以也看了一下,發現有些觀念我還沒有建立,剛好趁著這個機會一次全部建立起來,來個百萬富翁的心理建設。

本書認為,富人的模式是可以被模仿的,透過模仿或學習富人思考、處事或是生活,一般人也可以達到一樣的境界,作者在研究許多富人後,結論出了17種方式,說明要怎麼有富人的思維。

這邊用記述的方式來紀錄所學習到的東西。

1.不要討厭富人 要讚美富人

這點可說晴天霹靂,我一直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反倒剛好是阻擋我成功的心理障礙。在過去的教育中,書本都說清貧之士值得景仰,有錢的員外都是透過不法勾當賺錢的,所以對於富人的刻板印象都是負面的,認為這些有錢人都是用害人的手段蒐集錢財,不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在心靈的深處有著這樣的想法,那你就不會有變成富人的那一天,因為沒有人想要變成自己討厭的那個樣子。也就是說,如果你討厭富人,或是對富人有刻板印象,那你下意識會去做無法成為富人的事情,因為你不想變得和骯髒的富人一樣。

也許有些富人的確是透過不當手段致富的,不過很大部分的富人是有正直的心態,和貢獻社會的胸懷,這些部分的確我們學習。因此我們應該改變想法,讚美富人,並向他們學習,人都會模仿自己景仰的對象,如果你景仰富人,那也能成為富人。當你看到一個朋友成功致富,你應該為他們感到高興,也為自己高興。原因就是,他們已經向你證明了走這條路能致富,你就不用再自己摸索,只要向他們學習,你也可以致富,省心省力,。

2. 你看到機會還是困難

這點老婆大人就有很深的體會,當她看到一個商業機會,比如說可以進口XXX來泰國賣,正當她和家人討論這個商業機會的時候,她的家人會告訴她:「沒那麼簡單的,你沒想到XXX怎麼處理? XXX 怎麼辦?」

如果當時老婆大人在柬埔寨做Rainbow Clay Art ,也是這樣先看到困難的話,那可能連開始這個勇氣都沒有了。富人和窮人很大的區別,就是富人看到機會先,然後想著怎麼克服困難,雖然跌跌撞撞,但是還是達到了目標;窮人看到困難先,花很多時間找克服方法,最後別人搶先做了,只好悻悻然地找藉口說:「我也可以,只是我還沒準備好。」

3. 靠結果致富 而非時間

書中提到我們認為很成功的律師、會計師或是顧問之類的職業,其實他們的收入是有上限的,頂多到中上程度,算不上非常富有。這點非常難以理解,但如果把賺錢的方式考慮進去的話,就不難理解了。

像是一般工薪階級的人,上班八個小時,領八個小時的薪水,用時間換金錢,由於你工作的總時數是有上限的,因此賺的錢也有上限,職業不限於一般工薪階級,包含了上述的律師、會計師等等職業,都是用小時來算的,只是時薪的高低不同而已。

因此,真正能致富的方式,不是靠小時,而是靠結果,諸如按結果分得報酬,領銷售獎金,或是自己做生意,只有這樣的方式能脫離用時間換錢的思維,轉為以結果衡量薪水,這樣才是「正常」的方式。

這點還蠻難的,畢竟已經習慣領死薪水了,抱怨歸抱怨,不過也不敢有所作為。但至少今天知道了這個思考方式,之後可以測試看看這樣的思維。

4. 魚與熊掌 我能兼得

太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拿了A就沒有B,拿了C就沒有D,古語也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這是個天大的謊言,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只要你願意的話。劉備同時拿到孔明和龐統,曹操也有郭嘉和賈詡,因為他們兩者都想要,從來沒有二選一這個選項!

當你的心態設定成這樣的時候,一旦遇到需要二選一的狀況,自動就會開始找能夠兩者都得到的方式,但一般人不喜歡動腦,所以與其去想要怎麼兩者兼得,他們會直接二選一,比較容易,不需動腦。

我兩個都要,這個心態值得效仿。

5. 活在行動中 然後再去擔憂

這點講的是衝破舒適圈,如果你發現自己不是那麼有錢,那就該改變一下想法,做做不一樣的事情,原因就是你還是做和之前一樣的事情,或是遵守相同的思考方式,卻期待著有一天會變有錢,那就和愛因斯坦所說的傻瓜狀況一樣。

如果你對自己的現狀不滿,那就改變他,做點不一樣的事情,認識一下從沒認識過的人,去不同的地方探索看看,一旦沖出舒適圈,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6. 終身學習

一個禮拜一本好書的活動,想學財經看財經,想學心理看心理,你看甚麼,就會變成甚麼,因此不要再看那些傻綜藝節目了,除非你想到綜藝節目的藝人。

以上,加油加油。

課程正式開始,來個態度轉換卡

學校正式開課了,這學期只有選管理會計學和信息管理,根據課程規劃順序,第一學期走輕鬆一點的路線,先慢慢適應課程強度,後面可以再多加課程,順順的來,可得心應手。

這次在UC和在UQ有著很不一樣的心態轉變,很多事情變得更清晰,也許是工作了這麼多年後,心境和態度有所變化,跟當時大學畢業直升UQ碩士班有著很大的不同,看來當時有人說應該要先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回去念書比較好,因為有社會經驗的洗禮,會比較容易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甚麼。這也是NZ的方式,根據資料,這邊的學生在高中畢業之後會決定是要先工作還是升大學,普遍來說都會選直接工作這個選項,畢竟在這邊一樣是18歲後要吃自己,如果後面要念書,也是自己想辦法賺到學費回去進修,或是跟學校政府拿就學貸款,鮮少有像亞洲這樣父母一直支持的念,唸到後面都在家打麻將不去學校開小組會議的 (含血噴人~),也許這樣的方式真的可以讓想回來念學士學位的人有更明確的目標。

如果是2011年的我,壓根不會去選會計,也可能連Information System 這個主修都不會考慮,就算真的修了,也可能是能閃則閃,Group Work能一起過就糾團一起過,最大目標是過關,而不是真的學東西。後面來看蠻可惜的,因為當時的心態就只是求過,因此很多課堂上的東西都完全還給老師了,有時候老婆大人會提到當時上課的內容,我的腦袋是一片空白。另外是因初出茅廬,沒有很認真在蒐集資訊,也不夠主動,因此很多學校的免費資源都沒有善用,現在想想真的可惜。

不過這次的NZ行,就是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由於動機強烈,連帶態度也跟著改變,發現不單單是非常認真地蒐集各類資訊,從Career Hub 、 Student Care 、 UCSA 學生社團和Library 等等都全力蒐集,有Work Shop就上,有Networking 就參加,有Event 就報名,看到實習說明會就衝,同時拉著老婆大人四處找可以參加的活動,拓展人脈打基礎,加上原本就很認真在備課的主修課程,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順帶練習習題,真心認為人生有這麼認真在念書的時間可能就這一年半了,因此可說是全力在準備課程。

也許是因為我們的目標並不在Pass這個學期,或是拿到學位,而是能找到一份能留下來的工作,然後在NZ好好發展,目標的遠度和UQ的只求畢業非常不同,造就了現在的心態。

好好保持,好好練習,有如「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所說,我所想的終成事實。

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