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

直到和朋友K與S聊過後,我才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對理財這件事有基本的理解。

之前在看書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些很基礎的理財書,像是量入為出,個人開銷,到投資理財,買房建議等等。有時候都會覺得這些對我來說是通識的東西,實在沒甚麼好看的,大多簡單翻一翻就過去了,鮮少會認真閱讀。

會說K和S的狀況,是他們和我討論到買房後存不到錢的問題。

問題一: 買房後,扣掉房貸和生活開銷,基本上沒有剩下,目前帳戶只有約5萬紐幣的存款,很緊張

問題二: 在考慮是否要賣掉現在這間房子,換成租房,經濟壓力會小一點

在幫忙計算過K和S的日常開銷後,直覺是開支部分應該是無法再降了,只能從增加收入這個方向走,但究其原因,是在於當初買房子的時候,K與S想要一步就登天,一次就買下夢想中的房子,而不是像我所聽到的「先買能負擔的,再換成喜歡的,最後才換夢想的」這樣循序漸進的買房法。

第一次買房就買夢想中的房子,住起來雖然歡樂開心,其缺點就是房貸壓力會很大。雖然申請房貸的時候可能沒有感覺,但當你開始付房貸的時候,那個壓力就會出現。事實也就像K與S的現況,他們的房貸真的是貸到他們能負擔的極限,完全沒有預留緩衝空間,因此每個月東繳繳西繳繳,月底真的沒有剩多少錢,而且手上的現金也很少,雖然勉強有6個月的緊急備用金,但也意味著他們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因為生病或意外等等原因失去現在的工作,否則經濟上會馬上陷入困境,弄不好還可能要降價求售,搞得一身負債。這樣的壓力弄得他們常常會因為無法存錢而感到擔憂,時不時就問我紐西蘭的房貸利率到底會不會下降等等總體經濟學上的問題,可惜我們的央行沒答案,所以我也沒有答案。

這個經驗讓我知道,財務方面的知識真的很重要,需要全面且廣泛地了解。雖然現在可以向AI提問,快速取得一個粗略的建議,但閱讀和定時的知識輸入,是個比較好的做法,當遇到事情和狀況的時候,就可以馬上反應,不用再去問AI,而且心裡有個大概的想法和答案,也正好可以和AI的答案相對照,省走許多歪路。

以上,記錄一下,希望K與S能順利度過高利率時期,撐到低利率時期的到來。